师兄弟夏津追梦,种菇也种“技术”
2019-04-19 16:19:32 发布 来源:农村大众报
左起:张金、聂阳、刘书程。
聂阳、刘书程、张金,这三位食用菌相关专业的90后小伙子毕业后来到夏津县,共同开启了一段“三生万物”版的追梦旅程。如今,他们不光在这里种大球盖菇、羊肚菌,也把食用菌种植技术播撒到了全县乡村。
梦想始于
农大实验室
三位年轻人在大学都是食用菌专业的学生,师从山东农业大学姜淑霞教授,三人的相识正是始于姜淑霞教授的实验室。
“记得当初是为了做毕业论文,师兄聂阳正好指导我和刘书程,我们就这样认识了。毕业后,聂师兄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继续留在姜老师实验室,我考上了华中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师从边银丙教授,刘书程则先后去了淄博和临清的两家食用菌企业担任技术负责人。”张金说。
2018年6月,夏津县出台人才引进的好政策,在师兄聂阳的召唤下,张金、刘书程纷纷辞职来到了夏津。2018年7月13日,他们拿到了营业执照,山东三生万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诞生。
之所以选择到夏津这个鲁西北偏远县城创业,除了当地对人才的重视,他们更是看重了夏津丰富的林地资源。夏津开发区、苏留庄、雷集镇、银城街道等乡镇大约有十几万亩林地,对于发展食用菌林下经济具有巨大的优势,还拥有万亩古桑树群,这对于桑黄等药用菌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张金说,“三生万物”的理念来自道家,寓意他们三个人可以在夏津县开创一番事业。
头茬卖脱销,
引当地村民跟种
三位年轻人在夏津县电子商务产业园的办公室,其中一间已经改造成了一间迷你实验室。实验室内超净工作台、恒温振荡器、生化培养箱、高压灭菌锅、烘干箱等一样都不少。“母种培养需要实验室,我们就在办公室建了一个小型的,专门用来接种和培养菌种,方便与全国各地的食用菌从业者进行菌种分享和交流。”张金说。
在夏津县银城街道前籽粒屯村的闲置杨树林里,刘书程小心翼翼地扒开地上的杨树叶,一个个鲜嫩的大球盖菇露了出来。这已经是第二茬菇了,虽然还没收获,但上海和广东的客户已经签了收购合同。记者采访这天,负责市场推广和销售的聂阳正在重庆考察市场。
“大球盖菇是中高端菌类,吃起来脆爽滑,比较鲜嫩。而这种菇种植很简单,既不需要太大投入,对原料要求也不高,被称为‘懒汉菇’。”张金说。他们一期种植的20亩大球盖菇和10亩羊肚菌根本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林下大球盖菇亩产4000斤以上,每斤5元以上,除去成本,亩收益1.2万元以上。林下羊肚菌亩产200斤,每斤80元左右,除去成本,亩收益1万元以上。去年十一月第一批菇一运到济南海鲜批发市场,瞬间就销售一空。在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及主管部门的关注协调下,公司计划今年在夏津县打造200亩的林下标准化食用菌种植基地,可以提供至少500个农民就业岗位,并带动更多的老百姓进行林下食用菌种植,由他们统一回收、销售产品。
开车9天转遍
大半个中国食用菌市场
为了摸清全国食用菌市场,年前三个年轻人轮流开车9天,行程6000多公里,一路跑到江苏、上海、浙江、贵州、重庆、四川、陕西等地,专门考察大球盖菇和羊肚菌市场。为了节省成本,他们白天看批发市场和种植基地,晚上则轮流开夜车。虽然很疲惫,但9天下来,他们的收获是满满当当的,用张金的话来讲“这是90后创业者应有的姿态”。
“别看我们现在穿的衣服干干净净,我们干活的时候天天跟泥猴似的。搞农业,一定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啊!采菇、发货等都得亲力亲为。”张金一边干活,一边告诉记者。如今,他们占地3000平方米的菌种厂正在建设中,预计5月份就能投产。
要让大球盖菇
成为夏津名片
在追求自己梦想的同时,三个小伙子也为当地农民播撒技术的火种。他们还应乡村振兴服务队之邀,为当地农民讲课。截至目前,这三个小伙子已经累计培训了200余名夏津县农民,不收取一分钱。三个小伙子也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信任。在前籽粒屯村的种植基地,在这里打工的村民杨桂英告诉记者:“这几个孩子觉悟很高,从来不扒瞎话,凡事说到做到,也特别能吃苦。”每次蒸了包子,包了水饺,杨桂英都给三个孩子留着。如今,他们已打算扎根夏津,在食用菌领域闯出一片新天地。张金坦言,三人虽然均未结婚,但女朋友都比较支持他们的工作。谈到未来,刘书程胸有成竹:“虽然目前夏津县的食用菌行业比较薄弱,但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可以让大球盖菇成为夏津响当当的名片。”
就在上周,这三个小伙子已经与当地一家果蔬脆片厂和一家面条厂结为友好合作伙伴,他们研发的“鲁茸”牌食用菌脆片和菌类面条马上就会投入生产。
农村大众报记者 刘真真 通讯员 邓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