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苗期要重防“两病一缺”
2019-11-14 15:25:14 发布 来源:农村大众报
1、绵疫病:茄子绵疫病主要为害果实、叶、茎、花器等部位。苗期也容易发生,主要为害茎秆。
症状识别:幼苗期的发病症状与成株期症状不同。幼苗染病,嫩茎呈水渍状缢缩,引起猝倒病。苗床湿度大时,在苗床或其附近床面上常见密生白色棉絮状菌丝,别于立枯病。大苗期至成株期叶片受害,呈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暗绿色至淡褐色水渍状病斑,有明显轮纹,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展,边缘不清晰,斑上生有稀疏白色霉状物。干燥时,病叶片干枯破裂。嫩茎染病,病部变褐色,缢缩,致使上部叶片萎蔫干枯。
发生规律及原因:该病病原菌属于卵菌。病菌生长发育适温为28℃-30℃,适宜发病温度为30℃,空气相对湿度85%,有利于孢子形成。高温多雨、湿度大时病害易发生。
防治方法:除了加强栽培管理,关键是药剂防治。前期预防该病时,可喷施百菌清、甲托等保护性杀菌剂;若出现发病植株,可喷施普力克、金雷、霜脲氰锰锌等进行防治。
2、嫁接口病害:为了预防黄萎病和枯萎病,当前茄子都进行了嫁接,但嫁接后留下的嫁接口却容易成为病原菌侵染的途径。近几年,因嫁接口侵染病害导致减产的情况不在少数。
嫁接口染病,多是菜农的管理疏忽造成的。定植时埋得过深或者地膜覆盖过高,嫁接口处湿度过大,就容易造成病原菌感染,严重时造成茄子萎蔫、死棵。当前温度逐渐降低,又遭遇连续阴雨天气,棚内的空气湿度较大,茄子的嫁接口处会凝结露水,给病菌的侵染创造了条件。
嫁接口处常发的病害有疫病、茎基腐病、细菌性病害等。疫病的典型症状是发病初期嫁接口上下的茎基部呈水浸状,并逐渐腐烂、变黑、然后缢缩,严重时导致死棵。而茎基腐病发病初期,茎基部一侧出现凹陷的黑褐色小斑点,随着病情发展连成片形成梭形或长条形病斑,病斑绕茎一周后导致死棵。细菌性病害常导致嫁接口处茎基部的表皮腐烂,并有菌脓溢出。
3、生理性缺硼:近几年,茄子苗定植后经常出现生理性缺硼症状,表现为,上部生长点新叶突然萎蔫,叶片上无任何病斑,掰开茎秆可见条条褐筋。对于老芽嫁接的茄子苗,这种情况发生得更严重一些。茄子苗期缺硼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硼肥补充不足;二是定植后担心茄子旺长,采取控水的办法,影响了硼元素的吸收。
为预防该病发生,建议菜农朋友在底肥中适量施用硼肥,有利于茄子在苗期建立强壮的根系。一般来说,每亩地基施0.5-1公斤的硼肥可满足茄子生长对硼素的需求。茄子定植后及时喷施含硼的叶面肥,连续喷两次。另外,要注意及时浇水,避免旱涝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