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自学能力当作农民的职业素养

2019-02-22 15:06:53 发布  来源:农村大众报

  成年人要坚持学习,过程与学生时代的学习是不一样的。比如,成年人的学习内容不像学生,很难有固定的教材和资料。另外,二者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环境也不同。成人自学,时间很难做到像“全日制”那样宽松、精确,书籍资料要自己找,没有老师盯着管着,没有同学监督竞争,而主要是靠自己自觉。再有,学习目的也不同,大部分成人学习都与自己的工作或者兴趣有关,是为了快速掌握专业知识、提升业务能力,是为丰富知识体系,培养气质提升素养等等。因此,对成人来说,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更加困难。而一旦自学成为了习惯,其积极效应也更为明显——它能让人终身受益。
  养成自学习惯,首先要摆脱一些观念的束缚。比如,读书无味论。在农村,虽然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多,但多数人都经历过义务教育阶段。有不少人认为学习枯燥,离开学校后,会松一口气,觉得从此可以不再读书学习了。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一定要扭转。享受过读书乐趣的人都知道,学习非但不枯燥,反而充满探究未知领域的惊喜。拿起书本就头大,觉得没劲儿,那是你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没有看到好玩的内容。
  还有一种观念,即读书无用论。曾经有一段时间,在农村“读书无用论”很有市场。家长的头脑中根植了这种想法,不仅会对孩子的教育不上心,也会对自己的进步很冷漠。现在这种观念当然更加不合时宜。应当看到,没有文化的人,种地都种不好;没有求知欲的人,种得再好也会碰到天花板。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社会经济的进步,农民这个职业的门槛会越来越高。不学习,不提升,当农民也会不合格的。
  新型职业农民必须时刻感受到自己的职业危机感,并要在工作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职业规划。这对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是有好处的。因为有压力、有需求,才能有动力,也才能在获取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正如吃饭一样,首先要感觉到饥饿,才能去主动找菜找米、生火做饭,然后才能品尝到菜香汤鲜,有大快朵颐之感。
  当然,养成自学习惯并非朝夕之功,而是需要慢慢培养。在培养的过程中,要克服种种困难。比如,学习时间不好安排。农民都很忙,以前还有所谓的农闲,现在打工种地,地里有活地里跑,地里没活打零工。尤其是结婚生子后的家庭,有老有小,生活压力大,工作节奏快,时间更紧张。有这种感觉的农民,应当静下心来,好好盘算一下,哪些时间是真的在忙,哪些时间是可以节省的。做好时间的初步规划,把能节省的时间用到读书学习上。
  养成自学习惯,也要合理、有效地使用网络工具。农村大众报发起的村学工程在各地做过不少家庭教育讲座,很多家长都会问同一个问题:孩子老看手机、电脑,管不了咋办?问这种问题的家长,都是在担心孩子的学习。同理,家长要学习,也不能天天抱着手机、电脑。应当认识到,网络的存在虽然让获取知识变得快捷,但它提供的知识是碎片化的;开放的网络空间所展示的密集资讯,是鱼目混珠、真伪难辨的。自学必须注意,要拒绝快餐文化。因此,通过手机或者电脑,农民必须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平台,而不能漫天撒网捞不着一条鱼,更不能放任自己被海量的信息淹没、被虚假偏激的信息引入歧途。要明确一点,网络只是成为书桌上的学习工具,不能垄断所有的学习渠道。
  养成自学习惯,必须科学地制定计划。在这里,必须强调一下学习小组组长的作用。作为小组活动的组织者,组长的责任很重——要兼顾学员们的空闲合理安排学习,要考虑学员们的实际需求确定学习内容,还对小组阶段性活动有个大致的安排等等。因此,在整个小组的学习计划制定过程中,组长既要会综合大家的想法,也要学会根据实际变化为计划留下灵活调整的空间。
  加入村学工程学习小组的学员,除了要参与制定整个小组的学习计划,还要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个人的学习计划。从时间安排、时段设定,到学习任务、学习进度,到内容选择、记录反馈……都要尽量设计好。在整个计划的约束下,还要做好完成质量的记录。比如某一天的学习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失误在哪里,不足在哪里等等,都要记下来,以备以后的反思和整改。有效的反思和纠错,既是对自己进步的鞭策,也有益于个体更加快速地提升。
   农村大众报记者 段新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