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村民必须先转型
2019-01-25 14:59:30 发布 来源:农村大众报
郓城县南赵楼镇甄庄村村学小组成立之后,迎来首场集中授课。当天,农村大众报记者、省内知名家庭教育讲师魏新美为现场一百多位学员、村民分析农村家庭教育问题,讲述解决方法。现实的案例、细致的解读、实用的技巧……让这堂课异常生动。
课后,郓城县南赵楼镇甄庄村村学小组的学员们纷纷通过扫码,下载安装“农村大众”客户端。“农村大众”客户端上,不仅有记者原创稿件、各类致富信息、典型发展案例,还有数字报。一端在手,农民不仅能在手机上及时看报纸、读新闻、学知识,更能通过后台与农村大众报编辑记者互动、交流,寻求支持。
年轻的村民官凤玲是带着孩子来上课的。她怕孩子闹,影响别人,就跟孩子坐在了教室后面。她担心自己错过知识点,还想在课后继续学习体会,就把讲座录了下来。从讲课一开始,她的手一直举着手机。
放学之后,农村的孩子们喜欢干什么?学习?写作业?玩手机?出门跟小伙伴一起游戏?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答案。老师在讲课过程中,针对每一个家庭的状况、孩子的表现,与家长展开了互动。
课堂上,专心听讲的村民们。甄庄村集体经济发展得好,留住了不少年轻村民。网络的普及,正在改变村里的农民。尤其是年轻人,已经习惯通过网络跟外界沟通。但纷繁复杂、泥沙俱下的资讯传播也让他们困惑。村学小组的建立,则通过审慎地梳理信息渠道,为村庄传递权威正能量。
在郓城县,南赵楼镇的甄庄村是个典型村。这些年,甄庄村的变化很大。村民说,村里越来越干净,越来越美。环境上的改变、生活中的方便给人的感觉是直观的。更重要的变化则是甄庄村的经济。如今,甄庄村的2000亩耕地,约三分之一都建起了高标准的大棚。种植蔬菜瓜果,从育苗到销售实现了严格的流程管理。在合作社和公司的引领下,村民离传统的种植结构越来越远,离现代化农业经营越来越近。设备在升级,结构在调整,农民的转型成了摆在村“两委”面前的难题。
人的转型很难。靠钱砸不出来,靠劝也难说动。甄庄村村支书张庆涛想的是,营造一个好的教育环境,慢慢引导村民形成学习的氛围。让村民感受生活中、生产中遇到的压力,慢慢通过学习得到释放,从而让大家养成学习的习惯。张庆涛渴求人才,是因为村子的发展逐渐遇到了人才瓶颈。张庆涛是真着急。没有人才,再好的设备也带不来应有的效益;没有人才,再好的技术也不能真正的落地;没有人才,再好的信息也不能提供应有的价值。对一个正在快速发展中的村庄来说,这些问题很现实。更重要的是,对一个即将迎来巨大变革的村庄来说,农民不转型,生活的品质也难以得到真正的提升。所以,在张庆涛看来,农村没人才,乡村振兴会很难。
正因此,1月17日,村学工程在甄庄村的落地,让张庆涛高兴。小组的第一堂课,吸引了村里100多位村民。这些人,年轻人很多。这些年轻人,因为村里经济好,不再出去打工。他们有活力,有闯劲,有韧性,凝聚住这些人的热情,甄庄村的未来会一片光明。
小组的第一堂课,选的是农村家庭教育。家家都有孩子,家家都在为孩子的教育发愁。村民们发愁,想着怎么把孩子教育得更好。有位学员说的话,比较有代表性:在农村,孩子教育赶不上城里;但在高考、就业面前,大家却都是一个平台竞争的,我们想给孩子多补一点东西。家庭教育知识无疑正是大家急需的。
课后,南赵楼镇的一位乡镇干部说,这个讲座好,好就好在抓住了村民们的“痛点”,好就好在让村民们认识到,教育孩子,家长必须通情达理、以身作则。要让孩子爱学习,家长也得有个学习的劲头啊。孩子学的是基础知识,家长们学什么——那就得围绕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自己主动找资料、多钻研。南赵楼镇一位负责宣传的干部说,在接触村学工程之前,镇上也在调研,准备筹备组建一个读书学习会。固定地点,提供图书,组织镇里热爱学习的人一起读书、交流。“但成立读书学习会,最大的困难是,我们找不到好的讲师,没有人来教我们,没有人来引导大家怎么读、读什么。”
在这位干部看来,村学工程,不仅给村民们提供了学习的渠道,也刚好给镇上下一步的活动提供了资源和可借鉴的经验。
文/图 农村大众报记者 段新勇 魏新美 通讯员 赵考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