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精神论(45)|学生该不该背叛老师的学说

2023-03-01 15:30:28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赵宗符

5·4·7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之。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子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他日,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强曾子。曾子曰:‘不可。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鲁颂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

解:“我听说用中国文化去改变蛮夷的,却没有听说过被蛮夷改变的。陈良,是楚国人,热爱周公、孔子的学问,到北方中国之地来学习。北方的学者,没有人能超过他的。他就是所谓的豪杰之士。你们兄弟跟着他学习了数十年,老师一死就立即背叛了他。过去孔子去世了,学生们守葬三年之后,收拾行李准备回去,进屋与子贡告别,相互作揖痛哭,都泣不成声,然后才回去。子贡送走他们又回到墓地,在坟场边又盖了房子,独自住了三年,然后才回去。过了些日子,子夏、子张、子游因为有若长得像孔子,想用事奉孔子的礼节事奉他(以慰怀念老师之心),强求曾子同意。曾子说:‘不可以。就像在江、汉的流水中洗涤过,在六月的骄阳下暴晒过,老师那样的纯净洁白是无法超越的。’如今许行这种说话怪腔怪调的南蛮之人,来非难先王的道理,你却背叛了你的老师的学说来向他学习,这和曾子正好相反。我听说鸟儿从幽暗的山谷飞往高大的树木,没有听说过从高大的树木飞到幽暗的山谷中去的。《诗经·鲁颂》上说:‘攻击戎狄,遏止荆舒。’周公都要去痛击他们,你却赞同他们的学说,这真是不好的转变。”

孟子具体地从学理上的分析论证,转到了从道德上对陈相、陈辛兄弟的批评,因为他们背叛了自己以前的老师,与孔子的学生们的行为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孟子隐含的逻辑是,你们做人这么差劲,你们现在所信奉的学说又能有什么价值呢?但在今天看来,这种诉诸道德的论证,显然是无效的。学理上的辩论只能诉诸逻辑和事实,其他诉诸道德、权力、金钱、人数、名声等等,严格地来讲都是不合逻辑的,孟子就犯了这样的错误。从历史上看,老师的学说不能背叛,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抑制了思想的发展和学生学习的创造力。还是应提倡师道归师道,真理归真理。“吾爱吾师,吾亦爱真理”,尊敬老师并不是就跟在老师后面亦步亦趋,去学习掌握了真理也并不是不尊重老师。

5·4·8“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五谷多寡同,则贾相若;屦大小同,则贾相若。”曰:“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伯,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解:(陈相)说:“听从了许子的学说,市场上的物价就没有了差别。国中也就没有了欺骗行为。即使儿童到市场上去,也没有人会欺骗他。布匹丝绸的长短相等,价钱就一样;麻线丝棉的轻重相同,价钱就一样;粟米谷物的多少相同,价钱就一样;鞋的大小相同,价钱就一样。”(孟子)说:“物品之间的品质不同,是物品本身的特性;或者相差一倍五倍,或者相差十倍百倍,或者相差千倍万倍。你把它们并列起来拉平等同,这是在扰乱天下。粗糙的鞋和精致的鞋一个价格,人们谁还会去做精致的鞋呢?要是听从了许子的学说,就是引导大家去粗制滥造,这怎么能治理国家呢?”

孟子对绝对平均主义的反驳,清晰明白,不可反驳。从历史上看,实行绝对平均主义的结果,只能是造成国家、社会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