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精神论(12)|保护好弱势群体是仁政的底线

2022-06-22 15:21:10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赵宗符

2·5齐宣王问曰:“人皆谓我毁明堂。毁诸?已乎?”孟子对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王曰:“王政可得闻与?”对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王曰:“善哉言乎!”曰:“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货。”对曰:“昔者公刘好货。诗云:‘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橐于囊。思戢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故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粮也,然后可以爰方启行。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对曰:“昔者大王好色,爱厥妃。诗云:‘古公亶甫,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解:齐宣王问孟子:“人们都建议我把明堂拆掉,是拆呢,还是不拆呢?”孟子回答说:“说到明堂,那是有道德而能统一天下的王者所用的殿堂,大王您想推行王道政治,那么就请不要拆掉它。”齐宣王问:“什么是王道政治能讲给我听听吗?”孟子回答说:“过去周文王治理岐周,对农民征收产量九分之一的税负,对有官职的人的子孙世代承袭其俸禄,在关口和市场只是检查货物而不征税,在河道湖泊中捕捞没有任何禁令,犯了罪的人对其刑罚不会株连他的老婆孩子。年老了而没有妻子叫作鳏,年老了而没有丈夫叫作寡,年老了而没有孩子叫作独,年幼而没有父亲叫作孤。这四种人,是天下穷人中最没有依靠的人,文王治理国家推行仁政,一定要首先考虑到他们。《诗经》上说:‘有钱人能够过得下去的,可怜那些孤苦无助的人吧!’”齐宣王听了以后说:“这话说得真好啊!”孟子反问:“大王您认为好,为什么不去实行呢?”齐宣王回答说:“我有缺点,我爱好钱财。”孟子回答说:“以前公刘也爱好钱财。《诗经》上说:‘谷物满仓,橐囊之中,也装满了干粮,集合队伍光大国威,弓箭出鞘,兵器齐备,这才浩浩荡荡出发。’所以后方留守的人仓里有粮,前方出征的人囊里有饭,然后才可以率领队伍出发。大王您如果爱好钱财,也能让百姓一样有钱财可以爱好,那么使天下归服又有什么困难呢?”齐宣王回答说:“我还有个缺点,我爱好美色。”孟子说:“以前太王也爱好美色,宠爱他的妃子。《诗经》上说:‘太王古公亶父,大清早便骑着马,沿着邠地西边的河岸奔走,来到了岐山脚下,原来是带着自己的妻子姜氏,一起来察看他们新完工的住处。’就在太王那个时代,没有找不到婆家而抱怨的老姑娘,也没有娶不到妻子而打光棍的单身汉。大王您如果爱好美色,也能让百姓各自有美色可以爱好,那么使天下归服又有什么困难呢?”

前面孟子谈王道政治,讲“五亩之宅”“八口之家”,是从正常人家的角度入手说的。这一节谈王道政治也即仁政,又从一些非正常的人家入手,也就是那些鳏寡孤独的人群。这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孟子认为一个国家推行的是不是仁政,首先要看的不是其如何对待富人,而是要看其如何对待弱势群体。那些像周文王那样,首先让弱势群体能够生存下去的施政措施,才可以被称作仁政。以这个观点来观察当今世界也是有现实意义的。在新冠疫情面前,那些抗疫不力的国家,造成了大量人员死亡,特别是低收入人群及年老体弱人群的死亡,这样的国家实行的就不是孟子意义上的仁政。

齐宣王不愿意推行仁政,他找的理由也很“可爱”,这次不是讲自己“好勇”,而近乎直接厚颜无耻地骂自己“贪财好色”了,这样直白的国王是很少见的。但孟子对这样一个人也能做到因势利导。他讲,你有爱好钱财的心要能推己及人,想到老百姓也有爱好钱财的心;你有爱好美色的心,要能推己及人想到老百姓也有爱好美色的心。然后建设好国家,让老百姓这样的心都有条件得到满足,如此一定会得到老百姓的拥护。为己谋财色是私,为天下百姓谋财色就是公。这仍是与民同乐的思路,也是孔子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政治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