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思想论(115)|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2022-03-23 15:19:49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赵宗符

20·1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解:尧在把帝位禅让给舜时说:“啊!你舜呐!上天的使命传到你身上了,诚实地把握这中庸之道吧。如果天下的老百姓都陷于困苦贫穷之中,那上天给你的禄位也就永远终止了。”后来舜把帝位禅让给禹时也把这话告诉了禹。商汤说:“我小子履谨用黑色公牛作祭物,大胆地明明白白地向伟大的天帝祷告:有罪不敢求赦免。天帝的子臣有毛病,天帝心里明白。我自己如果有罪,请不要牵连万方民众;天下万方若有罪,就让我一人来承担。”周朝大封诸侯,使善人都得到了富贵。周武王在分封时说:“虽有周的亲族,不如有仁义之人。百姓有过错,主要原因在我一人。”谨慎对待度量办法,检查各种法律制度,恢复被废弃的公务工作,天下的政令就会通行起来。复兴被灭亡的国家,继续被中断的世族,推举隐逸的人才,天下老百姓的心就会归服。要重视的事情有:人民、粮食、丧礼、祭祀。宽厚就会得到老百姓的拥护,诚信就会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勤敏就会有功绩,公平就会使老百姓喜悦。

此节讲的都是符合儒家思想的一些主张,及前代圣王的经典言论。仿佛是弟子在听孔子讲课时的课堂笔记。我们看毛泽东年轻时的《讲堂录》就与此相似。

20·2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解:子张向孔子请教:“怎样就可以去搞政治?”孔子说:“尊崇五种美德,除去四种恶政,这就可以搞政治了。”子张问:“什么叫五种美德?”孔子说:“君子使民众得到好处而国家却无所耗费;让民众服役而民众却不怨恨;有欲望却不贪财;在高位安泰矜持却不傲慢;庄重威严却不凶猛。”子张问:“什么叫使民众得到好处而国家却无所耗费?”孔子回答说:“顺着民众能获利之处而使他们获利,不就是使民众得到好处而国家却无所耗费吗?选择民众服役的时机而让他们服役,还有谁会怨恨呢?自己欲望的是仁德,得到的也是仁德,又怎么会去贪财呢?君子无论民众多寡、势力大小,都不敢轻慢,这不就是处在高位安泰矜持而不傲慢吗?君子衣冠整齐,目不斜视,庄重严肃使人望而生畏,这不就是威严却不凶猛吗?”子张问:“什么叫四种恶政呢?”孔子说:“对民众不加教育,有了过错就杀掉叫作虐;不加申诫,要求立刻做出成绩叫作暴;政令开头懈怠,却突然限期完成叫作贼;同样是给人奖励,却出手吝啬舍不得,就叫作有司(斤斤计较、小家子气)。”

孔子推崇“为政以德”,这是从正反两方面对此加以细化,其中体现出中庸之道。

20·3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解:孔子说:“不了解命运,就无法修养成为君子;不懂得礼仪,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不理解别人的言语思想,就无法理解这个人。”

命运,有偶然性,有必然性,理解了才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而成为君子,否则,忧戚抱怨、牢骚满腹、愤愤不平,永远不会成为君子。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知道了处理各种关系的规则,个人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原子式的个人主义终究是行不通的,人的共在要先于人的存在。海德格尔认为,共在先天地就在于作为个人的此在的结构之中。《论语》最后的结语是:“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联系到《论语》开头第一句话所讲:“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夫子对别人理解的渴望、无奈似乎隐然其中。两千多年来,真正理解孔子的又有几人呢?

(2021年7月10日下午5:00完毕,是日,农历辛丑年六月初一,窗外热浪逼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