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思想论(62)|衣食有度,学会节制

2021-02-03 14:53:37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赵宗符

10·6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解:孔子平时穿衣方面的讲究。

君子不用近乎黑的颜色做衣服领子、袖口的镶边,不用红、紫色做便服的颜色。夏天,穿单汗衫,一定加件外衣才出门。黑衣配羊皮,白衣配鹿皮,黄衣配狐皮。在家穿的皮衣长一些,但右袖短一些。一定有盖在身上的小被子,长度是身长的一倍半。用狐貉之类的厚毛皮做坐垫。丧礼完毕以后,衣服上就没有什么不可以佩戴的了。除了上朝等正式场合穿的衣服,一定都裁短一些。不穿紫黑的羊皮、不戴黑帽子去吊丧。正月初一,必穿着礼服上朝朝贺。

孔子穿衣很讲究,把礼仪、实用、舒适、协调、节约、时间、场合等等因素都进行了综合考虑。

10·7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解:孔子斋戒时的做法。

孔子斋戒沐浴,一定要有浴衣,浴衣是用布做的。斋戒期间,必定要改变日常的一些食品。居住的地方也要改变。

饮食上的改变主要是不饮酒、不吃荤等。居住地方改变,主要是不和妻妾同房,避免性生活。包括洗澡在内,这一切都是为了表明自己的诚心,是非常严肃地对待斋戒的。斋戒是为了祭祀先祖、鬼神等,孔子讲究“祭神如神在”,因此要诚心诚意表达自己的敬畏之情。当然在后世这很难做到,如,唐朝时法律还有规定,国家举行大典,在斋戒期间,官员若不改变居住的地方,仍偷偷和老婆或小老婆住在一起,被发现了,每一晚上要打屁股五十竹板。这搞不好会要了官员的老命的。

10·8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解:孔子饮食睡觉时的一些讲究。

其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一句,历代多有争议,多数人把“厌”理解为厌恶、嫌恶,这句话的意思就成了饭食、肉类做得越精细越好,似乎孔子成了一名贪图口腹之欲、不知节制的人。如果从孔子思想体系的融贯性来理解的话,那么这样的孔子是不符合其思想的。孔子讲过:“疏食饮水,乐在其中。”又说:“士耻恶衣恶食,不足与议”,既如此,孔子便不可能贪婪地追求饮食的精细而不知满足。正确的理解,“厌”应是餍足、餍饫的意思,那么“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意思便是“饭食不餍足于精,肉类不餍足于细”,此节的意思如下:

吃饭不因饭米做得精便多吃,吃肉不因烧制得细便多吃。粮食受潮发霉变味,鱼和肉腐败了,都不吃。食物变了颜色,不吃。气味变坏,不吃。烹饪不熟,不吃。不到吃饭的时候,不吃。宰杀不对路,不吃。没有合适的调味料,不吃。吃饭的时候肉再多,也不贪多吃而超过饭食。唯独喝酒不限量,但却不会喝醉了胡言乱语、闹事。从市场买来的酒和肉干都不吃。吃完饭,姜食可以不撤去,但不会多吃。参与国家祭祀典礼分得的祭肉,不会留到第二天再吃。自家的祭肉留存也不超过三天,若是存放超过了三天,有可能变质便不吃了。吃饭的时候不会说个不停,睡觉的时候不会争个不休。虽然是糙米饭蔬菜汤南瓜粥之类,吃之前也要祭一祭,感恩先人,祭的时候一定恭恭敬敬、非常真诚,就好像斋戒了的样子。

孔子不挑肥拣瘦,但对饮食的卫生十分注意,这也是符合现代饮食科学的。但其中的一些讲究,牵涉到古礼,今人已理解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