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思想论(58)|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2021-01-06 14:02:07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赵宗符

9·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解:孔子站在河边,感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河水啊!日夜不停地向前奔流。”只有对时间有深刻感受的人,才能说出这样的话。这样的话产生之后,时光与河流的意象便从此建立起来了,于是便有了“岁月如流”“似水流年”等说法,以生动的形象在时刻提醒人们,时间的永恒流逝,没有人可以阻拦。“花开花谢年年有,人老何曾再少年”,孔子的“河边感叹”催人惜时。川流是一种客观时间,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正因为其客观,所以更有着坚不可摧的力量,而不同于海德格尔所强调的主观时间,客观时间流行不已,终将改变一切。在这样的时间面前,人应常保持一颗敬畏之心,珍惜属于自己的那一段河流。这段河流,随着流水的日夜不停,终将走入历史的无底黑暗里。毛泽东讲:“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与孔子之叹,其意相通。

9·18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解: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美德如同爱好美色一样的人。”好色是身体层面的反应,具有一种本能的力量;好德是精神层面的反应,是一种修养的力量。好色不需要经过学习、训练,一个人先天就可以做到,而好德则需要人的学习、训练,是后天养成的结果。一个人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让美德充盈自己的精神,需要有顽强的意志,同时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而且还要克服来自身体方面、心理方面的许多诱惑。如身体方面对色欲、性欲、食欲等各种享乐的追求,心理方面对社会层面的功名利禄的追求,好名、好利、好权等等。所有这些方面,无论是身体的、心理的,对于人的精神上的道德养成都是一种非常现实的挑战,一下子应对不好,一个人长时间的道德修为就可能毁于一旦。所以孔子这句话可谓对于人的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让人慎独慎微,在道德修养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整天把道德挂在嘴上,没有扎实的修为,是很容易被各种欲望打败的。

9·19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解:孔子说:“譬如堆土成山,就差一筐就成了,但却停止了,这是我自己停止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才倒了一筐土,如果继续干,这也是我自己想要干的。”孔子在此强调了做一件事的成败,自己的主观努力非常重要,鼓励人们要自强不息、奋斗不止。这种精神就是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词中所弘扬的“愚公移山”精神,他讲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作帝国主义,一座叫作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的呢?”

堆山、挖山具体的形象不同,但抽象的道理却是一致的,都强调了自己的意志自由、自己的自觉性、自己的努力。

9·20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解:颜回是孔子最喜爱的学生,孔子提到颜回几乎全是夸奖,这儿他夸颜回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他说:“听了我讲的能够不懈怠的,大概也就颜回了!”隐含着其他学生听了老师的话思维不活跃,还停在原地方一动不动,都是些不动脑子的懒学生。

9·21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解:接着上面一句,继续讲颜回的精进不止,毫不懈怠。孔子谈到颜回,说:“可惜呀(他死得早)!我看见他不断进步,曾未见过他止步不前。”儒家推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颜回就是一个优秀的代表。“为仁由己”,向前进,还是停止不前,全在于自己的主观努力。但这一句里,孔子又多了些哀伤与感叹,因为尽管是“止,吾止也”“进,吾进也”,但人所面对的客观条件却又不是人所能完全控制的,例如人的寿命、最终的结果等等,民间有谚:“尽人事,听天命。”就是这种智慧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