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思想论(13)|自知其知又要自知其无知

2020-01-15 16:24:09 发布  来源:农村大众报

null

□ 赵宗符


2·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只读书学习却不思考判断就会受欺骗,而只是在那里凭空思考而没有读书学习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材料,就会充满疑惑不能自信。孔子不愧是一位教育家,在此讲明了读书学习与独立思考的辩证关系,对于学习思考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读书学习是基础,在此基础上需要有个人的独立思考。这正如后世王阳明所讲,不经自己的独立思考,不敢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亦不敢以众人之是非为是非。当然,独立思考的能力也非先天的,亦是来自于读书学习与实践。

知识论上有个讲法叫作“以得之所与还治所与”,思考、学习、实践是一个系统,人应自觉地将三者放在一个系统中而加以利用。如果没有这种自觉性,偏执于一端,那么就会产生极大的片面性和非常有害的结果。


2·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解:批判攻击那些不正确的思想,其祸害也就可以消灭了。这一方面表现了孔子对自己学说的自信,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儒家思想传统中的局限性。

对于与自己不一样的思想,要有批判精神,分析研究,决不可以苟且含糊,但要有平等的精神,不可把异端的权利剥夺净尽。儒家坚持自己的学说,有斗争精神,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当孔子诛少正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其对异端的批评、攻击已超出了必要的边界。这句话对后世的影响更多是负面的。


2·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解:孔子通过告诉其学生子路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而表明了他在这一问题上的基本思想。孔子认为,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智慧。

按照德国现代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观点,孔子与西方的苏格拉底同属于人类轴心时代的伟大思想家。雅斯贝尔斯认为,大约在孔子、苏格拉底的时代,人类存在的三大文明:中华文明、印度文明和希腊文明。尽管没有交流接触,却不约而同地产生了一大批对未来有决定意义的思想家,塑造了人类的不同文明。雅氏称这一时代为人类的轴心时代,孔子、佛陀、苏格拉底就是轴心时代的杰出代表。

作为在知识论上的判断,苏格拉底也有一句著名的言语:自知其无知。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在《申辩篇》中讲,苏格拉底去德尔菲神庙去问神:有没有比苏格拉底更有智慧的人?神的回答是没有。苏格拉底对此非常困惑,因为他感到自己并没有智慧。为了解决自己的困惑,苏格拉底就去拜访当时世上有名的人物。那些有名的人物,人们普遍认为他们非常有智慧。通过见面、问答,苏格拉底发现这些有名的人物,每个人在思想上都是混乱的、似是而非的,但每个人都自以为已掌握了真理并且是非常的有智慧。就此,苏格拉底最终理解了神的意思,因为只有他苏格拉底是自认为自己没有智慧的,无知的,所以神才认为苏格拉底是最有智慧的人。这可以概括为:自知其无知,是知也。自己知道自己的无知,就是有智慧。

把孔子的这句话与苏格拉底的话相比,也体现了中西方思维的不同。在孔子的话中,自知其知又自知其不知,两者结合起来,才是有智慧,这体现了中庸哲学,执其两端而用其中;而苏格拉底则将知其无知贯彻到底,在其与每位名人的对答中,有着强大的逻辑力量,最终让每位自认为有智慧的人,看到了自己的无知。一方面有其全面性,一方面有其深刻性,而全面性加深刻性也许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