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当“管家” 环境“定制化” ,这家植物工厂“不靠天”

2025-11-11 16:56:55 发布  来源:农村大众客户端

在胶州市李哥庄镇小辛疃村,一片刚收割完的玉米地旁,一座充满未来感的建筑——上合美谷植物工厂,如一颗“科技种子”在沃土中破土而出,悄然屹立。一边是散发着泥土芬芳的传统农田,一边是代表着农业前沿的智慧工厂,二者并肩,构成了一幅农业科技与古老耕作交融的生动画卷。

步入占地面积约950㎡的核心种植区,仿佛置身科幻电影片场:一排排高达20米、共分16层的立体种植架赫然矗立,不同种类的作物在立体空间中茁壮生长。五六台机器人灵活地伸缩机械臂,在其间自如穿梭——它们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有的将培育好的生菜苗稳稳“托”上种植架,有的则取下羽衣甘蓝,补足营养液后,再精准地放回原位。

上合美谷植物工厂。

“小心脚下,它们正在‘上班’呢。”生产管理部技术经理李晴笑着提醒记者。在这里,机器人是生产线上的“主角”。经过前期大量实验后,植物工厂已为不同蔬菜建立起标准化的生长管理流程,并构建了完善的大数据库。基于这些数据,机器人能够实现高度自主的作业。“立架上的每一筐作物都相当于一个独立的‘库位’,每个库位都有自己专属的‘身份证’,这使得机器人能够准确识别、定位,执行补充营养液等精细化操作。”李晴解释道。

每筐作物都有自己专属的“身份证”,使机器人能够准确识别、定位、操作。

上合美谷植物工厂的核心奥秘,在于其采用的微模块种植系统。“每一个种植库位都是一个独立的微模块,可以对所处的‘小环境’进行单独调控。”李晴一边介绍不同功能区域,一边举例说明:例如,通过可调光谱灯带,能够精准满足不同作物对光质的特定需求——中草药更偏好紫光,而羽衣甘蓝在红光下生长更为旺盛,这些均可实现独立调节。再配合精准的营养液调控系统、循环风扇、二氧化碳输送管道以及整体恒温恒湿的环境,植物工厂真正实现了为每一株作物打造“定制级”的理想生长条件。

目前,上合美谷植物工厂主要种植大叶、小叶、芽菜三大类蔬菜,以及金线莲等高附加值中草药。“恒定的环境确保了作物生长的高度标准化和稳定性。与传统大田耕作相比,作物生长周期显著缩短。以羽衣甘蓝为例,其采收期比大田种植能缩短10天左右。”上合美谷植物工厂总经理谷宇补充道,立体化的种植模式,还能节约近80%的用地面积。

待补充营养液的生菜。

与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特性不同,上合美谷植物工厂的种植模式不需要自然阳光、不依赖土壤,基本能够摆脱自然条件的束缚。“这套系统尤其适用于盐碱地、沙漠等恶劣环境下的农业生产场景。”谷宇介绍,该植物工厂正致力于将这种成熟的种植模式和相关设备,作为一套完整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向外界输出。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衣春悦 通讯员 王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