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良种提品质,稻麦两熟提总产

2025-09-29 17:03:36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秋分时节,博兴县乔庄镇翠峰家庭农场内,金色的稻浪在田野里翻滚,空气中弥漫着水稻的清香。20天后,这片稻田将迎来收获,农场主李翠玲预计今年亩产能超过1200斤。李翠玲介绍,农场的200多亩地,不但实现了稻麦两熟,稻米的品质也大幅提升,与之前单一种植水稻相比,农场产值翻了近两番。

山东省农科院湿地农业与生态研究所副研究员、乔庄镇科技副镇长郭涛(右)在乔庄镇观察稻田长势。

翠峰家庭农场的变化,得益于乔庄镇科技副镇长郭涛的到来。郭涛是山东省农科院湿地农业与生态研究所副研究员,2020年,他第一次挂职第四批博兴县乔庄镇科技副镇长,2025年,他再次挂职第七批博兴县乔庄镇科技副镇长。

到任后,郭涛对全镇农业产业进行了深度调研。他发现,水稻在博兴县是小作物,年种植面积在3000亩左右,主要由翠峰家庭农场、晓阳家庭农场、谭家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植,每家面积在300亩-1000亩之间,以水稻-小麦连作为主,部分地块只种植一季春稻。他认为,乔庄镇的水稻产业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种植品种较杂,缺少主导品种;二是生产成本高,种植效益低。

“与种植玉米、大豆等旱地作物相比,水稻生产成本高,收益增加不显著,单个农户种植意愿不够强烈。同时,务农人员老龄化加剧,已难以完成水稻育苗、插秧等环节的高强度劳动,雇工成本不断提高,水稻种植效益不断降低。”郭涛说。

山东省农科院湿地农业与生态研究所副研究员、乔庄镇科技副镇长郭涛。

于是,郭涛开始“对症下药”,引进示范水稻新品种(系)7个,包括优良食味水稻3个、功能水稻2个、特色水稻2个。今年7月,在博兴县产业链博士团产学研合作等项目支持下,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博兴)水稻试验示范基地揭牌成立,这是山东省农科院与博兴县院地合作建立的第一个试验示范基地,为博兴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注入动力。

“这些新品种各具特色,有的品质优良口感好,有的吃了能有效调节血糖,有的花青素含量高,还有的糊粉层较厚、营养更加丰富。”郭涛首先从品种上帮助种植户实现提升。据农场主李翠玲介绍,这些新品种很受市场欢迎,好吃的香米平均卖到6元一斤,调节血糖的功能米能卖到20元一斤。而此前,农场的大米只能卖到2-3元一斤。

作为科技副镇长,郭涛给乔庄镇带来的还有两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即稻—麦周年机械直播技术和“一步法”稻蟹生态种养技术。

稻—麦周年机械直播技术针对水稻生产存在的生产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种植效益低问题,通过筛选优质、早熟香稻品种,研究种子播量、水肥运筹、病虫草害防控等配套生产技术,实现小麦收获后直接播种水稻,此举可减少育苗、插秧环节,节约成本。通过提前上市和优质加价,与传统方式种植水稻相比,效益不降低;小麦适时播种,亩节约麦种10-15斤。

“稻—麦周年机械直播技术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每亩可节本增效300元以上。”郭涛说。

乔庄镇科技副镇长郭涛(右)为乔庄镇引进了7个优秀的水稻新品种。

“一步法”稻蟹生态种养技术则是充分利用紧靠黄河的地理优势,利用黄河水在稻田周围环沟中养大闸蟹,生产出优质蟹田米和大规格稻田蟹,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的产出效益,实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目前,翠峰家庭农场的20亩稻田已经实现了稻蟹共生,无论稻米还是螃蟹,均供不应求。

通过一系列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如今,乔庄镇的专业种植户越来越关注水稻的品质,关注大米口感、外观、香味、功能等性状,他们也由售卖原粮转为订单销售、私人定制等高端销售模式,乔庄大米的附加值越来越高。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刘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