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场变工坊,抱团走富路
2025-09-02 16:43:28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8月23日,在邹城市太平镇皇甫庄村的箱包加工厂房里,43岁的张洪霞正麻利地踩着缝纫机。“以前在家带孩子,一分钱进账没有。现在每月能挣2000多元,还能照看家里。”她脚下的水泥地,半年前还是一片废弃的养殖场。
村民正在箱包加工厂房里工作。
皇甫庄村有420多户1300余人,以传统种植为主。如何发展致富项目?村“两委”跑了30多个地方考察,最终选中箱包加工项目。在太平镇党委政府的扶持下,村里投资10余万元改造闲置场地,购置20多台缝纫设备,2024年12月共富工坊正式揭牌。从起初每天加工一两个成品,到如今熟练工日产200多个,技能培训让新手变能手,眼下的订单已排到了3个月后。
闲置资产就像“沉睡的财富”,关键是要找到唤醒它们的密码。在太平镇,白衣堂村的闲置校舍“摇身一变”,成为鹦鹉养殖基地,目前基地已投资近80万元,特色欧血鹦鹉已繁殖出壳400余只,10月份起每月预计能稳定收入5万元;新韩村把闲置院落改成煎饼加工共富工坊,杂粮发酵软煎饼通过电商销往全国各地,年销售额预计突破30万元……曾经的闲置资源,如今成了撬动产业发展的支点。
为了帮村庄发展产业,太平镇积极开展村党组织“跨村联建”工作,整合资源优势,推动村庄组织联建、产业联兴、治理联动、人才联育、资源联享,实现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
白衣堂村的闲置校舍“摇身一变”,成为鹦鹉养殖基地。
在大马厂村的现代化菇房里,生产线转得正欢。大马厂村党支部书记张广友自豪地介绍:“我们村办的山东泰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当‘领头雁’,聚合周边20个联建村成立共富公司,整合各联建村780万元资金,建起两座恒温恒湿的菇房。你瞧,这钱投进来,不光每年能给各村分红,还提供50多个岗位,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这就是抱团的好处。”
在现代化菇房里,生产线转得正欢。
其实在太平镇,不少村子像大马厂村这样,因为压煤搬迁或新村改造,手里有笔闲置资金。镇里主动当起牵线人,开展“跨村联建”。后鲍家店村就借着这股东风,和前鲍家店村、中鲍家店村、平阳寺村拧成了一股绳,整合村级资金50余万元,购置43台加工设备,进行手套等产品加工。后鲍家店村党支部书记王庆生说起这事,眼里闪着光:“这一下预计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40余万元,还能让50多个村民有活干。这抱团的路,走对了!”
(张超 房清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