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套种金蝉 一地双收
2025-08-13 16:10:28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编者按
单县张保楼村芦笋下套养金蝉,亩收益增至4万元;曲阜养蝉人孔晓通过“林蝉共生”带动农户,打造可覆盖千亩林地的种苗基地;沾化果农郭金海在苹果园里“摸”出额外收入;陈庆杰将菏泽“芦笋+金蝉”模式引进宁阳……“芦笋+金蝉”“果树+金蝉”等立体种养模式,让一块地挣两份钱。这些实践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更以金蝉的高附加值打开市场新空间。从技术攻坚到品牌打造,从散户试水到规模推广,小小金蝉成为农民致富的“金钥匙”,生动诠释了“向土地要效益”的现代农业智慧。
芦笋田套养金蝉 增收路越走越宽
村民正在芦笋地捉知了猴。
炎炎夏日,走进位于单县郭村镇张保楼村的芦笋田,映入眼帘的是绿油油的芦笋,芦笋上到处缀着金蝉的壳。据村民介绍,金蝉幼虫(俗称知了猴)出土鼎盛时,在晚上六七点以后,人们带着手电筒,不一会儿就收获一小桶。张保楼村村民通过“芦笋+金蝉”种养结合的模式,不仅节约了土地,还实现了经济效益的翻倍增长。
张保楼村地处鲁西南平原,土地肥沃,适合发展特色种植。近年来,该村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芦笋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稳定,经济效益可观。然而,村民们并不满足于此,他们发现芦笋的生长周期较长,行间距较宽,土地利用率不高。于是,有人开始尝试在芦笋地里套养金蝉,没想到这一创新模式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芦笋喜阴,知了猴在地下生长,两者互不影响。”张保楼村党支部书记朱之稳介绍,“知了猴主要吸食植物根系的汁液,但芦笋根系发达,不会因为知了猴的取食而影响生长。相反,其排泄物还能为土壤增加有机质。”
村民朱之春是村里最早尝试“芦笋+金蝉”种养模式的农户之一。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单纯种芦笋,一亩地年收入约1.3万元。现在套养金蝉,金蝉年均亩产量高达300斤(约3万只)。随着金蝉价格逐年上涨,一只就卖到了1元,这一亩笋田就有近3万元的额外收益。”
虽然“芦笋+金蝉”模式效益显著,但金蝉养殖并非易事。其生长周期一般为2-3年,对土壤环境、温湿度、天敌防治等都有较高要求。为了确保养殖成功,县政府专门邀请农业专家为张保楼村进行技术指导,并引导成立了金蝉养殖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苗、技术培训和销售渠道。
“金蝉的卵枝需要科学孵化,幼虫下地后要防止蚂蚁、老鼠等天敌侵害。”合作社技术员朱师傅介绍,“我们在芦笋地里铺设防虫网,定期检查土壤湿度,确保金蝉顺利生长。”此外,合作社还引进了先进的微喷灌系统,既能满足芦笋的灌溉需求,又能保持土壤湿润,促进金蝉幼虫发育。
“我们的知了猴个头大、肉质饱满,很受市场欢迎。”朱之稳说,“每到采收季节,商贩直接到村里收购,根本不愁卖。”此外,合作社还通过电商平台拓展销路,将知了猴真空包装后销往全国各地,进一步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谈及未来发展,朱之稳信心满满:“我们不仅要扩大种养规模,还要申请绿色食品认证,打造‘张保楼金蝉’品牌,让我们的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张保楼村通过“芦笋+金蝉”的生态种养模式,实现了土地高效利用和农民增收的双赢,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的持续拓展,这一模式有望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致富的新引擎。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通讯员 王晓兰 赵盼)
夜捕知了猴 上了直播间
夜晚,蝉鸣阵阵,曲阜鸣晓金蝉养殖场内,“乡村振兴合伙人”孔晓一手拿着小桶,一手拿着手机,正在热情洋溢地直播捉知了猴的全过程。“今年知了猴大丰收了,现在已接近尾声,大家看看我捉的知了猴个头大不大?在养殖方面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在直播间里提问。”镜头里,他穿着沾满泥土的胶鞋,展示桶内胖嘟嘟的知了猴。
谈起创办金蝉养殖场的初衷,孔晓说:“退伍之后,我发现野生金蝉资源较少,但市场需求持续上升,就决心搞金蝉养殖。”
2015年,孔晓返乡创业,在曲阜市王庄镇仙店村建立金蝉养殖场。为确定宿主树,他跑遍了周边县市区采集纯种旱柳。蝉卵孵化时,他更是整宿地守在现场观察,反复摸索孵化技术,在无数次尝试中积累宝贵经验。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十年的辛勤耕耘,基地孵化中心目前每年培育出的优质金蝉种苗可覆盖1000亩林地。
“现在养殖基地每年可收获金蝉40万只,纯利润30多万元。”孔晓介绍道。他探索出“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为有意向的村民提供金蝉种苗、技术指导、回收渠道,让大家共享产业发展红利。目前,该模式已直接带动周边30余名村民就业。
今年,他联合养殖户孔震大胆尝试“林蝉共生”的新模式。在刘庄村流转的20亩林地内,2000株柳树整齐排列,刚投放的金蝉种苗正在地下孕育。“后年夏季,这片林地就会进入首个收获期,往后每年可采收一季,亩产超万只,净利润近万元。”孔震信心满满地说。
在孔晓的示范带动作用下,王庄镇金蝉养殖林地面积已达300亩。“孔晓凭借自身的智慧和闯劲,激活了农村产业发展的一池春水。”王庄镇人大副主席毕传彬表示,王庄镇也将在政策扶持、技术培训、市场拓展等方面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助力产业领头人把产业做得更强,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对于未来,孔晓计划发展金蝉采摘类休闲农业,打造集养殖、采摘、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吸引更多游客走进直播间,走进乡村,感受田园风光。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通讯员 刘新红 张雪艳 刘文文 曹楠)
“芦笋+金蝉”模式引进宁阳
眼下,随着“金蝉出土”逐渐接近尾声,家住宁阳县伏山镇开元寺村的陈庆杰开始盘算起今年的收成。“一共30亩芦笋地,平均每亩摸出了4000只左右,按照今年的市场行情,仅金蝉一项,就能实现收益12万余元,再加上平均每亩4000元的芦笋收益,一年两收,总共收入24万元左右。”
据陈庆杰介绍,作为村里的种植大户,2022年陈庆杰参加了村里组织的外地考察学习,从菏泽学到了“芦笋+金蝉”种养模式,并于当年秋天,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芦笋种植30亩。2023年麦收过后,他在芦笋地里种下了金蝉卵。
据陈庆杰介绍,与柳树、杨树相比,芦笋平均高度一米半,既不遮挡阳光,又能让金蝉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快速生长。他表示,因为是第一次尝试“芦笋+金蝉”的种养模式,从当前收益来看,还没有达到最好的效益。今后随着经验地不断积累,收益将会越来越好。同时,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他还计划将这种模式搬进蔬菜大棚内进行实践,发挥大棚特有的保暖效果,实现芦笋和金蝉早上市,以期获得更好收益。
开元寺村党支部书记李建辉表示,在今后发展中,开元寺村将把立体种养模式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在做好金蝉养殖的基础上,积极推行林下鸡、鸭、鹅养殖,促进农民立体增收。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通讯员 周振龙)
苹果树下“种”金蝉
俗话说,“庄稼不认爹和娘,精耕细作多打粮。”在滨州市沾化区滨海镇花瞿阝村 ,果农郭金海夫妇创新思路,在苹果园里养殖金蝉,实现一季双收,蹚出一条致富增收新路径。
入夏以来,知了猴陆陆续续破土而出,爬上树,等待时机脱壳,完成华丽蜕变。随之,郭金海的苹果园也开始热闹起来,村民打着手电筒,提着塑料桶,钻到果树下捕捉知了猴。一道道亮光在果园里闪烁,成了当地一景。
树上不仅结苹果,树下还能“出”知了猴,果农在销售苹果的同时,也因为知了猴,另外增加了一份收入。
为了防止知了猴蜕变为蝉,在果树枝上产卵,造成树枝枯死,郭金海在树干上缠上光滑的胶带。这样,既挡住知了猴爬得过高,方便捕捉,又能延缓它的脱壳时间。
“与苹果树比起来,金蝉更喜欢芦笋,芦笋地养殖金蝉产量能翻倍。下一步,我打算在芦笋地里养殖金蝉,提高生产效益,为群众致富增收蹚新路。”站在新种植的芦笋基地,郭金海信心满满地告诉笔者。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通讯员 赵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