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岸经济”绿了河岸带起产业

2025-06-23 17:17:12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东鱼河畔葱葱郁郁的桃林。

6月8日,鱼台县鱼城镇李管村村民任春茹的桃园里,累累蜜桃压弯了枝头,清甜香气浮动在夏日的空气里。挎着竹篮的游客穿梭林间,指尖轻触绒毛覆盖的鲜桃,脸上洋溢着笑容。“这桃真甜,甜到心坎了!”一位游客忍不住咬下一口,清冽的汁水瞬间盈满唇齿。

不远处的田埂旁,批发商李雪梅正麻利地将一筐筐鲜桃装车,汗水浸湿了头发:“年年都来,她家的桃,个顶个的甜!”

2018年,任春茹做出一个大胆决定——在惠河堤岸流转20亩土地种植桃树。水蜜桃、蟠桃、血桃……经过几年的发展,曾经长满荒草的堤岸坡地,如今成为她精心侍弄的“桃花源”。谈及收益,任春茹笑意盈盈:“一亩桃园刨去成本,净利润能达到1.2万元。忙不过来时,一天要请十几位乡亲帮忙,每人每天能赚三四百元。”

站在惠河堤岸,中东南村党支部书记张海秀指向远方,140余亩桃林在堤岸上绵延铺展,蔚为壮观。“盛果期一到,济宁、金乡,甚至连江苏丰县的商户和游客都涌来采摘,村集体和村民口袋都眼见着鼓起来了。”张海秀的言语中充满自豪。堤岸这片曾被遗忘的土地,正以甜蜜的果实回馈着勤恳的人们。

鱼城镇的堤岸“淘金”路并非偶然。过去,堤岸荒地水土流失令人忧心,经济效益更无从谈起。当地政府不断探索,引导农户在堤岸科学种植桃树——既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其发达的根系又能牢牢锁住水土,昔日脆弱的堤岸悄然蜕变为生机勃勃的“绿色长廊”。

目前,鱼城全镇堤岸桃树种植面积已突破2000亩,如一条翡翠项链串联起周边16个村庄。小小蜜桃,不仅成为河岸的生态守护者,更化作打开增收之门的金钥匙。

依托连片桃林,鱼城镇精心谋划,以“花”邀客,凭“果”留人。春季,堤岸变身粉色云霞,“鱼城桃花源”品牌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夏季蜜桃成熟,采摘游、农家乐等特色项目接续登场,形成“春可踏青赏花,夏能采摘品果”的全季旅游格局。

“今年3月‘桃花旅游季’,仅仅10天就涌入游客16万人次,直接带动消费500多万元。”鱼城镇副镇长郑新静用数字印证着“桃经济”的活力。未来图景更为清晰:一方面引入智慧农业技术,精耕细作提升蜜桃品质;另一方面探索深加工,让鲜桃化身桃脯、果酱、果汁,大幅提升附加值。“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推动桃产业与休闲观光、文化体验深度交融,让‘小桃子’真正成长为支撑乡村振兴的‘大产业’。”郑新静说。

从防洪堤岸到花果长廊,从单一耕种到农旅共舞,鱼城镇堤岸上的“桃经济”,绿了河岸,富了百姓,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画卷正在鲁西南大地上徐徐展开。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通讯员 邱宁 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