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叫停瓦窑厂,建起产业园
2025-05-12 16:51:49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这是一个在产业发展遇阻时,村“两委”转变思路,打造出年收入过百万元的省级“美丽乡村”的故事。
时至今日,巨野县田桥镇泗兴屯村年长一些的村民仍然习惯把村里的创新创业产业园称作“瓦窑厂”。但现在,这里已是一排排标准化厂房,单靠土地租金收入,村集体年收益100多万元;包装厂、服装厂等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在此入驻,在这里务工的村民,人均工资不比在城里务工低。
回想起来,村党支部书记王福林依然感慨。2010年,泗兴屯村集体耗资建设瓦窑厂,想着以出租获得收益。不料2017年,受到政策限制,瓦窑厂被取缔,地块闲置了不说,村集体经济一下子少了支撑。
村民在创新创业园务工。
那段时间,王福林没少往镇上跑,他想找个法子借力,把这块地重新利用起来,“地荒在那里,集体也没收入,看着就心疼。”
村“两委”和镇政府的想法不谋而合。经过多方合力,通过“土地+资金+项目”的模式,田桥镇在泗兴屯村建设创新创业产业园,积极招引在外能人返乡创业,同时引进多家企业。并创新“税收分成+物业管理+劳务输出+租金”收益模式,泗兴屯村专门成立劳务合作社,为园区输送劳动力。
产业园内,机器轰鸣。菏泽尚意包装制品有限公司便是在此入驻的企业之一。据介绍,公司主要生产高档精装盒、礼品盒、包装袋、服装辅料等,与山姆服饰、优衣库、无印良品、迪士尼等多家企业合作,产品远销欧美和中东20余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超8000万元。
“废窑厂”成了村民心里的“摇钱树”。“现在我们村没有闲人,大家不在这个厂子里干,就在那个厂子里干,年龄大的也愿意去当个保安、保洁。”让王福林最骄傲的,还是大家伙的点赞。
泗兴屯村村景。
集体有了稳定收入来源,自身也要想办法“造血”。泗兴屯村有传统苹果产业,几十年时间里,一片片果园支撑起村内的民生保障,也见证着村庄的发展。如今面对苹果品种老化、管理技术落后等难题,村“两委”决心让老产业焕发出新活力。
一场“科技革命”由点带面展开。该村不断发挥“土专家”“田秀才”示范引领作用,并成立“红苹果”合作社,流转土地200余亩高标准建设苹果种植示范园,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苹果质量提升明显。为拓宽销路,泗兴屯村还建起苹果采摘园,迎接天南海北的游客。
老人在村内幸福食堂就餐。
但年年吸引游客的,不只有苹果。走进泗兴屯村,设施齐全的广场、整洁的房屋、漂亮的墙绘让人眼前一亮。干净的路面、清澈的荷塘,映衬着村民淳朴热情的笑容。据了解,近年来,瞄准“高颜值”目标,泗兴屯村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全力打造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的乡村新面貌,荣获省级“美丽乡村”等称号。
田桥镇规划包括泗兴屯村在内的“三园两区八个和美乡村”总体布局,成立了7个乡村振兴片区联合党委,实施跨村联建、资源共享、产业共育发展模式。“强村带弱村”的模式,正让更多“泗兴屯故事”在鲁西南大地上演。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周桐 通讯员 侯晓晴 别凤显 刘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