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寿光实践
2025-04-22 14:46:04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人形机器人不仅能实现田间自动行走、自动打农药,通过配备新型冷雾机,还能让药液雾化更细腻,植保效果更好。”在4月20日开幕的第二十六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以下简称寿光菜博会)上,机器人参展商唐小华信心满满地说。
现代农业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合,是寿光蔬菜产业创新的一个缩影。从1989年冬暖式蔬菜大棚在三元朱村首次试验成功,到2000年举办首届寿光菜博会,数十年来,创新一直是寿光蔬菜和寿光菜博会不变的基因。
当下,寿光市聚焦蔬菜产业补链延链强链,持续做强两端、提升中间,探索出从“一粒种子”到“一桌好菜”的全链条融合发展新路径,全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寿光菜博会展示的机械狗正在进行喷洒作业演练。
种苗研发加力
国产品种占比不断提升
2024年以来,一种具有减肥功效的黄瓜在寿光当地逐渐叫响。这是全国首款功能型黄瓜,具有降糖减脂的功效。这个品种是中国农科院寿光蔬菜研发中心采用最先进的智能分子设计育种技术选育出的新品种。
据中国农科院寿光蔬菜研发中心研发人员魏倩介绍,经过多方检测,这个品种的黄瓜丙醇二酸含量是普通黄瓜的8-10倍。丙醇二酸是一种小分子酸,主要存在于黄瓜果皮和果肉里,可以抑制进入人体的糖分转化成脂肪,阻止脂肪的堆积,从而达到减脂美容、降低胆固醇等功效。去年,该品种黄瓜开始在寿光市稻田镇等乡镇种植,售价比普通水果黄瓜高出近一倍。
每年的寿光菜博会,都是国内外新品种亮相的大舞台,众多新品种从展会现场走向田间地头、生产一线。今年,菜博会主展区设11个展馆,实地种植展示2600多个蔬菜品种、80多种先进种植模式,其中包括降糖椒、苹果苦瓜、食用羽衣甘蓝等多个新奇特品种。
传统的番茄育苗周期大约30天,移栽后,还要再管理1个月才开花。最近几年,寿光市稻田镇的海而思(山东)种苗有限公司集合多项新技术,在国内首创了茄果类蔬菜大苗培育新技术。菜农选择这种大苗,番茄定植移栽一周就可以开花,上市时间大大提前。
海而思(山东)种苗公司集合多项新技术培育蔬菜大苗。
海而思(山东)种苗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文凯介绍,通过定植这种大苗,可以让番茄的采收期延长一个月,同时,果实整齐度更高,外形和内在品质更加均匀一致,产量和经济效益都有明显的提升。
寿光是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标准集成中心、种业研发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近年来,寿光坚持育种专业化,市场占有率持续扩大,成功落户12家国字号平台,自主研发蔬菜新品种达257个,种苗年繁育能力达到18亿株。寿光当地国产蔬菜种子市场占比从之前的50%左右,提升到现在的70%以上,其中黄瓜、丝瓜等作物国产种子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
数智融合加速
大棚变身“绿色工厂”
4月19日,作为本届菜博会分会场的寿光纪都现代农业共富产业园正式开园。这个园区集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共同富裕于一体,也是寿光市加速农业新技术应用的又一新场景。
纪都现代农业共富产业园应用了鱼菜共生等20余种无土栽培模式及诸多核心技术。其中无土栽培模式就有水培、雾培、椰糠培等12种先进技术,搭配鱼菜共生、鱼菇共生系统,水资源利用率提升60%,单位面积产量提高30%。园区内智慧草莓升降系统,通过数控编程调节种植结构,光照利用率提升25%,草莓产量增加15%-20%,甜度大幅度提高。
今年以来,国产智能机器人在多个赛道纷纷亮相。本届寿光菜博会,展示了多款农业与人工智能结合的新产品、新设备,如智能喷雾机器人、智能授粉机器人、智能巡检机器人等。未来数字农业的“样板间”正在成型,让观众看到了未来农业的无限可能。
寿光菜博会展出的打药机器人。
近年来,寿光加速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在蔬菜生产领域的应用。在田柳镇,全国首个“5G+智慧农业”示范区创新“云种菜”模式,消费者通过手机App即可认领菜园,实时查看作物生长,体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透明供应链。在孙家集街道,全国首个“蔬菜元宇宙”体验中心,通过VR技术让参观者沉浸式感受从种子萌芽到果实成熟的数字化生长过程。
从一粒种到一方田,科技创新正在重塑寿光现代农业图景。目前,寿光新建大棚物联网应用率达到85%,一座大棚就是一个绿色车间、一个智能工厂。
作为全国冬暖式蔬菜大棚发源地,寿光正用科技创新与模式变革,让一棵菜长成千亿级农业产业集群,蹚出了一条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破局之路”。
从全国到全球
“寿光模式”持续出海
谁制定标准,谁就拥有话语权。寿光市把蔬菜标准研制作为蔬菜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抓手,突出抓好标准制定这个重点,以集成改革创新填补蔬菜全产业链标准空白,努力把更多地方打造成为“全国标准”“世界标准”。
2018年7月,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落户寿光,截至目前,已集成2369条相关标准,形成14大类182个品类的蔬菜标准数据库,编制完成37种蔬菜的54项生产技术规程,累计发布实施国家和行业标准12项、地方和团体标准100余项。
寿光市已向26个省份提供大棚蔬菜集成解决方案,推动蔬菜园区全链条标准加速向外输出,助推全国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国新建大棚一半有“寿光元素”。
寿光菜博会展示的蔬菜廊架栽培模式。
今年以来,寿光本土企业山东利森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一直在新西兰建造温室。从2015年起,这家企业就启动了“一带一路”现代农业产业带计划,陆续在相关国家建设种植技术共享中心、农业合作中心等。10年下来,这家企业已经把寿光蔬菜园区模式推广至全球29个国家,建立了272个种植园区,让“寿光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大放异彩。
寿光菜博会展示采用树式栽培综合管理集成技术种植的“番茄树”,单株累计产量达到6000斤。
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管理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燕黎明表示,前些年,寿光千方百计把国际一流企业引进到菜博会。如今,通过每年菜博会上的展示示范,寿光已有近150家市场主体,带着打包的设施蔬菜园区建造管理运营技术等卖遍全球,输出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李伟 通讯员 张永升 朱继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