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粮食安全保障格局基本形成,粮食总产量连续4年突破1100亿斤大关
2025-03-31 15:37:41 发布 来源:农村大众客户端
3月13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深化粮食收储工作改革创新,聚力建设更高水平“齐鲁粮仓”情况。
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孟军表示,山东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2024年全省粮食总产量1142亿斤,连续4年突破1100亿斤大关;全省收购粮食4017万吨,粮食购销总量达到1.65亿吨。近年来,山东统筹推进粮食购销、储备、监管联动改革,基本形成放得活、储得好、管得住的粮食安全保障格局。
创新粮食收购服务链。聚焦加快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指导国有粮食企业带头收粮,鼓励引导加工企业、贸易企业、粮食经纪人等多元主体积极入市,加大预约收购推广应用力度,丰富预约方式,优化预约流程,多渠道满足农民需求,提高收购效率。同时,为满足种粮农民粮食市场信息方面的需求,进一步完善粮食市场监测预警和专家分析会商工作机制,及时发布收购进度、市场形势分析、市场交易等信息。2024年,全省收购粮食4017万吨。下一步将进一步健全预约收购模式,农民足不出户线上即可预约收粮企业,更好方便种粮农民卖粮。
拓展金融信贷支持链。聚焦健全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为保障好粮食企业的收购资金需求,充分发挥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作用,健全粮食市场化收购融资支持机制。建立19支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重点保障民营和中小企业收购资金需求,2024年,基金累计发放收购贷款35亿元,有力支持了企业市场化收购。同时,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与中国银行签署合作协议,与农业发展银行联合出台文件,全面支持粮食仓储物流设施、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助力粮食行业高质量发展。
完善粮食流通物流链。聚焦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国家粮食物流大通道,编制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布局建设方案。发挥济南、青岛、日照、滨州4个国家粮食物流核心枢纽城市、7个关键节点城市功能,提升济南等黄河流域枢纽和日照港等沿海枢纽能级,与北京、福建、海南等12个省份建立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打造粮食流通战略支点。
粮食连年丰产更要提高储备效能。目前,全省粮食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达到4452万吨,仓储设施先进适用。一方面,通过优化储备结构扩总量,在保障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绝对安全基础上,增加玉米、大豆等饲料用粮储备16.7万吨,省级储备也由产粮大市向大中城市、缺粮地区布局,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实施“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地方储备粮库完成绿色仓储升级改造和新建扩建仓容213.58万吨,全省地方储备粮储存综合损耗率已降至0.38%,低于国家规定的损耗率标准。此外,持续做优粮食产后服务,促进粮食产后减损4个百分点,2024年,全省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共清理烘干处理粮食469万吨、节粮减损18.76万吨。引导加工减损,粮食加工转化利用率98%以上。
立足保障平时市场供应,突出抓好粮食应急能力建设。目前,全省基本建成涵盖储运、加工、配送、供应等全链条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按照《山东省粮食应急保障企业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压实应急保供责任,目前,全省建立粮食应急保障企业3515家。“十四五”期间,在省会经济圈、胶东经济圈、鲁南经济圈和黄河流域,布局建设了四大省级区域性粮食安全应急保障基地,今年年底前将全部建成投用,建成后每处可以储存超过1.5万吨的小包装成品粮油,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投放到终端市场。
近年来,山东聚力打造全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粮食产业工业总产值连续多年领跑全国。下一步,山东将聚焦全产业链升级,力争到2030年实现打造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10家两百亿级龙头企业的发展目标。聚焦“两重”“两新”政策机遇,谋划一批粮食产业循环经济园区项目,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