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构建“全生命周期”文化书院

2025-03-24 20:28:00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宁津县坚持多元融合、协同推进,聚焦资源融合、服务便捷、居民得利、暖心润心,以“宁津致远”“津育满堂”“津石为开”“熔古铸津”四大品牌,推动建设服务居民“全生命周期”的文化书院,不断解锁社区群众的“幸福密码”。

“宁津致远”

提升建设水平

“宁津致远”联校共建提升文化书院建设水平。“我差不多每周都会来文化书院两到三次,安静的环境和志同道合的朋友让我很放松,而且定期开展的讲座和一些书籍资料对我的学习帮助真的很大。”正在备考研究生考试的郭雨楠说。

宁津县创新实施“校地共建”模式,社区与开放大学、老年大学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双方优势,整合资源,邀请专家学者担任文化书院顾问,针对社区居民教育需求,定期开展文化讲座,为社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促进社区文化建设与发展,提升社区居民素质和大学社会服务能力。升级改造文化书院硬件设施,建成数字化图书馆、多功能报告厅等现代化功能区域。目前,文化书院藏书量达3万余册,年接待读者超8000人次,成为居民家门口的“文化会客厅”。

“津育满堂”

助力幼有所育

“津育满堂”公益课堂助力幼有所育。每到周末,宁城街道胡苏社区会议室就变身公益课堂,在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看护下,孩子们认真写作业、看图书、下围棋、猜谜语、做手工,既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又有效解决了家长们在孩子看护方面的难题。

宁津各社区联合清雅教育、舌尖口才、HM舞蹈室等“红色合伙人”打造“幸福学堂”。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及家长需求,在作业辅导之外,开设红色教育、优秀文化传承、心理健康教育等10余类特色课程,满足社区儿童个性化学习需求,组建由20名专业教师和50名志愿者组成的服务团队,建立“1+N”课程体系,即1个核心课程加N个特色活动。创新推出“周末文化集市”,将传统文化体验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年服务儿童家庭3000余户,有效解决了部分家庭“带娃难”问题,打造有温度、可持续、群众满意的社区教育服务新模式。

“津石为开”

实现技能提升

“津石为开”靶向培训实现技能提升。“社区文化书院不仅为我们提供技能培训,还为我们提供企业招工信息,不用再到一家家工厂挨个询问招工情况,真是省时又省力。”文昌社区居民张树坤说。

宁津县坚持一手抓群众就业一手抓产业赋能,广泛征求社区居民意见,聚焦辖区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针对不同求职人员年龄和需求,利用文化书院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与县内20家企业建立就业联盟,开设电商、数控车工、家政服务等8大类37项实用技能课程,实行“课堂+现场”“集中+流动”等授课形式,累计培训学员3600余人,就业率达85%以上。同时利用“社区微业”零工市场的电子屏每天滚动播放招工信息和培训信息,为供需双方的匹配对接提供精准指引,实现“人才培训+群众就业+企业发展”的链条闭环。

“熔古铸津”

助力文化养老

“熔古铸津”老年大学助力文化养老。“仆步横扫、向右平带、向左平带、独立抡劈。”在宁津县津城街道津东社区广场上,由老年大学学员带来的太极剑表演登上了惠民演出的舞台。

宁津县以老年大学为依托,充分整合资源,发挥退休老干部、退休教师等文化人才作用,成立宋俊英剪纸等特色工作室5个;挂牌成立胡苏学院等老年大学分校,打造绘画、书法、戏曲、萨克斯等10余门兴趣班,组建“银龄艺术团”,定期开展文艺展演。目前,老年大学注册学员达千余人,年开展文化活动200余场,大大丰富了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社区文化氛围。真正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自文化书院创新升级以来,社区居民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下一步,宁津县将提升文化书院建设水平,精准满足居民群众多样化高品质的文化教育需求,助推全民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区,让文化之光照亮百姓幸福生活。”中共宁津县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孟凡飞表示。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通讯员 尹梦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