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里故事村民演,耿店“村晚”来了
2025-01-13 09:54:00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明天‘村晚’就上演了,我还怪紧张,文华姐咱再排练排练吧!”1月19日,在贾寨镇综合文化站,双河文化演艺队的彩排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村民耿红妍和几位村民拿着彩带,在动感的音乐中欢快起舞,只见她们舞步轻盈,动作整齐划一,每一个转身、每一次抬手都饱含着对“村晚”的期待与热情。一旁,还有几位戏曲演员正在吊嗓子,准备排练豫剧《打金枝》。
耿红妍(右二)和几位村民彩排舞蹈节目。
随着春节的脚步渐近,聊城市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村沉浸在一片忙碌而喜庆的氛围之中,备受瞩目的耿店“村晚”进入了倒计时。“今年是我们举办的第三届‘村晚’,往年都是请文艺队来,这次更接地气,咱农民当主角,自己上台演。”贾寨镇文化站站长赵玉国告诉记者,这个由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的乡村文艺盛会,会在农历腊月廿一演出。
“请大家认真看好自己的节目顺序,及时换好服装,脑子里再过一遍细节,准备了这么久,就快到见证成果的时刻了,坚决不能掉链子。”1月19日,赵玉国在耿店“村晚”策划群里发了条温馨提醒。
不过,村民大多是第一次上台表演,这节目内容从哪儿来呢?“今年的节目大多源自村民的日常生活。”负责舞蹈编排的刘文华给记者列出参加海选的节目单,“像《棚棚勃勃咱耿店》《张灯结彩》等都是展现当地蓬勃发展的节目。不仅有舞蹈,村里的贾庆生老师还根据耿店村的故事创作了相声节目。”
耿店 “村晚”海选现场。
耿红妍平日里忙完大棚里的农活,就来文化站当志愿者,耳濡目染下也跟着刘文华她们学习舞蹈。这次“村晚”,她主动请缨,参加了《庆丰收》《张灯结彩》等3个舞蹈节目的演出。
“俺上午刚收完棚里的辣椒,下午就过来了。”她家有9个大棚,现在每天能收2000多斤辣椒。带着丰收的喜悦,她成为“村晚”筹备的“主力军”之一,买道具、布置舞台、联系村民……
“我们还从茌平区梆子剧团请来范在民老师给大伙儿做指导,最近大家在动作和音韵上都提升不少。”赵玉国补充道,平日里,镇上也有不少戏曲爱好者,他们正好趁着这次机会学习提升。
小品创作团队更是将村里的新鲜事、邻里间的趣事搬上舞台。村民贾红兰结合邻居回乡创业的经历,编写了小品《棚二代相亲》,讲述了年轻人春节回家相亲,看到家乡发展前景,决定返乡创业的故事。
近年来,耿店“村晚”已成为当地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文化盛宴。它扎根乡土,承载着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乡村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从最初的简单联欢,逐步发展为如今集歌舞、戏曲、小品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演出,“村晚”的每一步成长,都印刻着耿店村发展的足迹。
戏曲节目排练。
多年来,耿店村在党支部的引领下,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成为远近闻名的“鲁西小寿光”。村里拥有数量众多的中高档大棚,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华丽转身,村民们的腰包鼓了起来,生活越来越富足。“棚二代”们也纷纷回乡创业,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村晚”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正是耿店村发展成果的生动展现。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向雨瑶 通讯员 刘明明 彭月勇 曹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