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邑“葫芦村”建起主题博物馆

2024-11-29 09:26:00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在临邑县邢侗街道开元新村,“藏”着一个不寻常的主题博物馆——齐鲁葫芦艺术品博物馆。置身其中,仿佛进入了一个葫芦艺术的殿堂。单说葫芦制品,有大小各异的花生葫芦、冬瓜葫芦,有形态不同的打结葫芦、疙瘩葫芦、范制八不正葫芦。加工工艺也各不相同,有雕刻葫芦、烙画葫芦、漆器葫芦。用途上也各自有别,有实用生活用品,也有艺术摆件。这里有葫芦制品及与葫芦种植相关的器具总计两万多件,产品品类超过20个。

博物馆一角。

更让人啧啧称奇的是,这些葫芦,全部都是开元新村及周边村民种出来的,加工的师傅大部分也是开元新村村民。

  开元新村中心村卞庙村自古就有种葫芦、卖葫芦的传统。为发展壮大葫芦文化产业,开元新村于2021年成立山东葫芦艺术品有限公司,申请“卞庙葫芦烙画”注册商标,并建成葫芦观光产业园、齐鲁葫芦艺术品博物馆(以下简称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除展示区外,还设有烙画工作区、非遗工作室、研学课堂等互动体验区。“今年暑期,我们这里吸引游客和研学学生超3000人次,成为我村的一张靓丽名片和网红打卡地。”近日,开元新村党支部书记高世文向记者介绍,“博物馆与周边葫芦产业链深度融合,将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承紧密连接,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文化动力。”

博物馆内的特色艺术葫芦。

博物馆馆长高长勇介绍,博物馆常年吸收群众现场开展烙画创作。通过举办各类文化交流与实践活动,博物馆已惠及数千名学子,成为中国农业大学“青春筑梦基地”和德州学院“实习实训基地”。这种“产学研创”融合式的发展模式,不仅让农民受益,还能增强非遗技艺的吸引力,为葫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有力支撑。目前博物馆已培养烙画工匠50余人,荣获“首届德州市非遗工坊”称号,“葫芦烙画”手工技艺进入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手工工匠正在精心加工葫芦(资料片)。

为充分发挥博物馆多重功能价值和综合带动作用,开元新村积极做好“文化+旅游”文章,打造葫芦文化艺术街,规划建设葫芦幸福公园,并与周边的葫芦种植观赏园、烙画艺人的传统手工艺创作深度融合,重新构建从葫芦种植、加工、销售到文旅发展的全产业链,不仅促进了葫芦艺术的广泛传播和市场价值提升,更为当地村民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仅就业岗位就增加80余个。高世文介绍,村民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闲地,种上几棵葫芦,既美化了环境,又带来可观收入。园基地外,他们还带动周边村庄种植葫芦40余亩,每年为开元新村增收近10万元。

博物馆天花板上悬挂的各形葫芦。

“用好农业文化资源,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一直是我村的努力方向。现在我们正在推进冬季葫芦大棚种植,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耕葫芦艺术研究与推广,拓宽非遗教育的视野与范围,积极探索博物馆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感受文化的力量,赋能乡村振兴。”开元新村党支部书记高世文表示。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王星 通讯员 任清松 李明 石书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