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塑形铸魂,乡风文明润万家

2024-10-25 15:04:11 发布  来源:农村大众报

烟台地处胶东半岛、黄渤海之滨,具有悠久的农耕文化历史。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交相辉映,让这里成为山东沿黄渤海文化体验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近年来,烟台全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为乡村全面振兴持续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乡村全面振兴,乡风文明是基石保障。近年来,烟台市多措并举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因地制宜推进移风易俗,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文化惠民融入日常

今年暑期,在龙口市黄山馆镇驿东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每周都会有面向青少年的国学、手工等课程,这既解决了暑期儿童看护问题,又让孩子们学到了很多新知识。

这个村的实践站占地2000余平方米,内设雷锋驿站、戏曲驿站、舞动驿站、美德信用大讲堂、山东手造展示馆、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等,可满足群众健身、跳舞、休闲、阅读等多种需要。驿东新村以党员志愿者为主体,积极吸纳热心公益的能人、“五为”志愿者等,因地制宜开展特色鲜明的文明实践活动,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

今年5月,烟台首个村级文联组织在烟台市牟平区王格庄镇下费格庄村成立,烟台市文艺家采风创作基地也在村里揭牌。

近年来,下费格庄村立足艺术创作人才富集、费姓书画家集聚的人才优势,实施“文化名人归雁回引”计划,引导下费格庄籍画家开设文化工作室,开展乡村文化旅游节、美德信用书画展、文艺作品捐赠等文化惠民活动,以画为媒提升乡村文化的感召力。同时,坚持农民做主角,组建制陶、柳编等非遗传承人队伍,成立下费格庄村文艺队,以非遗展示、威风锣鼓巡演、广场舞大赛等全民美育文化活动为载体,让农民成为乡村文化的代言人和表达者。

今年以来,下费格庄村先后吸引了全市15个协会组织、30余名艺术家前来开展书画创作、文学采风、摄影采风、手工制陶和广场舞指导等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大大丰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目前,烟台全市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155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763个,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日益完善、效能持续升级。先后启用山东手造烟台综合展示中心,因地制宜发展非遗传习基地26处,培育乡村(社区)博物馆7家,乡村文化展示交流阵地不断丰富。

在2024烟台市民文化艺术季,创新推出“百个村晚大联欢”“百场大集大联动”“百个广场大展演”“百个社区大展示”四大场景活动,推动优秀文旅资源向乡村倾斜,常态化实施“五送六进·三关四爱”文化惠民工程,年均放映公益电影7万余场,组织“群众性小戏小剧展演”千余场,“村晚”百余场,“一年一村一场戏”实现全覆盖。

同时,全市不断畅通新时代文明实践路径,选取部分农村集市、公共服务设施、窗口单位等,打造一批“习语润心”雷锋驿站、“微光暖阳”文明实践驿站,构建起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开通全省第一辆文明实践直通车,整合优质资源,更好向基层一线下沉。

文明新风浸润人心

近年来,烟台市各级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推动新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良好风尚,让现代文明理念在乡村深深扎根。

烟台市莱山区院格庄街道崖前村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作用,推动婚丧新文化取代旧陋习旧风俗。作为烟台市殡葬改革的首个试点村,崖前村率先开展公益性墓地改革工作,将散葬点850座坟墓全部搬迁到占地面积仅8亩的新墓区,改变了历史埋葬点占地125亩的情况,搬迁率、满意率均达到100%。2023年11月,崖前村红白理事会入选全省第二批“百佳红白理事会典型案例”,进一步推动文明新风尚在崖前村持续涌流。

为遏制丧事大操大办的陈规陋习,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龙口市探索实施“六化三个一”移风易俗工作法,倡导生态、节地、绿色安葬,营造“反对浪费、文明办事”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已累计奖补丧事简办13360例、海葬47例,奖补资金1345万余元。“生前尽孝厚养,身后文明薄葬”的文明节俭丧葬新风逐步形成,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明活力。

为了改变红事大操大办的习惯,莱州市金城镇城后王家村建设了文明实践礼堂,无偿提供给村民举办寿宴、婚宴、小孩“百岁”宴等。

城后王家村党支部书记王进义说,村民需要举办宴席,可以自己购买食材,村里的专职厨师负责掌勺,村里的红白理事会帮忙操办。同时村里的文艺团队自发为喜主演出助兴,大大节约了群众开支,算下来,花费至少能节省一半。“现在既经济实惠,又有热闹喜庆的氛围,在倡树喜事新办、节俭养德新风尚的同时,也融洽了邻里关系。”村民纷纷点赞。

近年来,烟台市以破陋习为重点,让文明理念深入民心。出台了婚俗改革工作方案,开设婚姻家庭大讲堂,推动婚俗改革落地见效。加强农村红白理事会建设,全市行政村红白理事会每年全部培训一次,实现有人管事、有章程理事。修订完善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围绕婚丧嫁娶简办等内容拟定具体规定和奖补方法等,让村规民约更“合身”、更“贴身”。

同时,综合运用全媒体平台和社会宣传阵地,通过刊播公益宣传短片、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大喇叭“村村响”等方式持续开展移风易俗宣传。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向村民零距离普及婚丧寿节相关法律知识,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宣传折页、家庭健康知识读本。组织开展“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民法典进基层移风易俗宣传活动,强化群众法治观念。举办适婚青年座谈会,围绕婚恋交友、家庭关系等方面为青年群众答疑解惑,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价值观、恋爱观、婚姻观。

文明乡风助力善治

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有助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莱山区解甲庄街道西解甲庄村,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名人辈出。其中,清代李永绍以其为民担当、廉洁清正、耕读传家的家训而闻名于世。迄今,李氏后人仍恪守家训,优良家风代代相传。

近年来,西解甲庄村作为莱山区“良训传家”示范村,广泛发动群众寻家规、送家训,从故居、牌坊、文献等历史遗存中挖掘民间隐藏的丰富家风家训资源,以及依据族谱序言、前言、后记中相关族规、族训、警示良言等文句记载,同时与时俱进融入新时代内容,每户形成一条家训,统一制作成精美家风家训牌悬挂于每家每户门外。

如今,家家户户门前都悬挂着家风家训牌,进门读家训、出门传家风,一块块方方正正的牌匾,让乡村文明建设的阵地遍地开花,在传承家风、谨记家训的潜移默化中,新时代美德的种子在村民心中扎根发芽。

此外,西解甲庄村还打造了尚书家风馆,成为融耕读文化、廉洁文化、家风家教、研学实践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家风文化教育基地。

百善孝为先,城后王家村一直把尊老敬老作为民风之本。该村先后投资200余万元,高标准建设了老年人幸福院和日间照料中心,为村里75周岁以上老人免费提供午餐,并配齐了生活、文化、娱乐系列活动设施,老人们饭前饭后可以在幸福院聊天、下棋、健身、午休。依托“幸福院”等,村里倡导孝敬节俭之风,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新风尚活动。通过打造“孝善王家”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品牌,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蓬莱区小门家镇泊里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以“家风、家训、家规”为主题的家风课堂,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享受家风文化熏陶、培育良好道德品质。

牟平区龙泉镇坚持党建引领,以弘扬孝善文化为抓手,谋划形成5个“1+1”的“孝善龙泉”建设体系,推动孝善观念深入人心,绘就乡村文化振兴“善治画卷”。目前,全镇52个村均成立由村支书任站长的慈善工作分站,副站长由村委委员或村内热心公益事业的党员义工担任,实现孝善工作镇域全覆盖。

近年来,烟台市先后创新推出了“信用存折”“信用银行”等兑换机制,建立积分兑换超市200余处,开展兑换活动1.6万余次,举办“家门口的美德信用课堂”活动1200余场次,让全环境立德树人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了新风尚。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李伟 通讯员 石文昊 李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