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文艺乡建”,沾化成风化俗

2024-10-08 15:46:34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沾化区移风易俗主题小戏小剧展演剧照。

编者按

今年九、十月是“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教育月”,为做好宣传引导,山东各地以追求工作实效为出发点,注重方式方法,将文艺创作、大型主题活动巧妙融入深化农村移风易俗工作中,在润物无声中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同感和参与度。滨州市沾化区即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例。当地创新开展“文艺乡建”工作,实现绵绵用力、成风化俗的效果,值得借鉴。

金秋至,丰收时。

国庆假期,滨州市沾化区30万亩冬枣园进入最佳采摘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10月3日,沉浸在丰收喜悦中的沾化人,又收获另一场文化大餐。第十三届山东文化艺术节新创作优秀剧目评比展演在该区举办。由沾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沾化渔鼓戏剧团)创排的大型革命题材现代渔鼓戏《煮海》成功演出。

近年来,沾化区创新“文化乡建”工作,创作形成一系列《煮海》这样的“文艺符号”,在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移风易俗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文艺+”

精品佳作以艺移风

9月22日傍晚,沾化区移风易俗主题小戏小剧展演活动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开演。露天的场地设置了300多个座位,却来了400多人,场边的台阶也坐上了观众。

此次展演,有《让爱回归》《解铃人》《好亲家》《如此孝顺》等四个剧目,从孝老爱亲、喜事新办、抵制高额彩礼等多个方面,讲述移风易俗故事。

“告诉所有因为彩礼而分手的情侣,现在的农村已经没有天价彩礼,也没有为了攀比、讲排场,大操大办的婚礼……”展演剧中,《让爱回归》讲述了一对恋人因高额彩礼分手,又因观念转变破镜重圆的故事。男一号孙鹏程是中央戏曲学院科班出身,他与女演员翟方梅在现实中也是夫妻。两人情感演绎到位,唱腔清逸圆润,引得观众纷纷叫好。

渔鼓戏小品《解铃人》由真实故事改编而成,讲的是邻里之间互谦互让的故事。

“今晚看这个戏,对我触动特别大,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演出现场,观众王建峰说。

“很惊喜!想不到在大家惯于刷手机的当下,能吸引来这么多人。”《解铃人》编剧、沾化区文联干部赵连珍感叹艺术的力量。

四部小戏小剧很成功。许多群众在演出结束后,仍久久不愿离去。据悉,这些作品将下沉到镇村巡回演出。

在沾化区,有很多“文化乡建”作品、单位获得不俗的成绩:《甜美下洼等你来》等12首“沾化旋律”镇歌,被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为全省乡村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2000余篇优秀文学作品在推进移风易俗、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区文联、区美协连续四年获评“寻找美术符号·助力乡村振兴”组织工作先进单位。

在一系列文艺精品的感召下,全区群众积极响应、参加各种移风易俗行动,青年汉式集体婚礼、“清明网上祭”等新民俗已蔚然成风。16家红白理事会分别被评为省、市级优秀红白理事会,2家红白理事会经验做法入选农业农村部第四批“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以及全省“百佳红白理事会典型案例”。

“我们充分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性,通过将一大批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的文艺精品送到群众中,达到以艺移风、以情易俗、润物无声的效果,结合全省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教育月活动,全面掀起深化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尚的热潮。”滨州市沾化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李宝玉说。

“+文艺”

红白喜事以情易俗

9月19日,沾化区富国街道富世社区交通名苑,小区大门上的大红双喜字依旧鲜艳。今年农历八月初六,居民贾先生的闺女出嫁。

在沾化,婚礼头一天为“响门”。以往,从这一天开始,流水席就开始了,为的是让新朋旧友、左邻右舍听见“响”。但贾家嫁闺女,没有人来人往,照样“响”,为啥?这得益于交通名苑红白理事会,创新“+文艺”的办法。

王恒奎,富世社区党委书记兼交通名苑党支部书记、红白理事会会长。“过去,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是为了显得庄重、喜庆,我们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同时,加上了文艺元素,同样有仪式感,也就没有人花钱折腾了。”王恒奎说。

在交通名苑,喜事新办却不失热闹。自2022年起,社区红白理事会成立了喜庆锣鼓志愿服务队,只要喜主愿意,“响门”这一天,志愿者会到楼下敲打上一个小时。新媳妇进婆家门当天,再敲一个小时。《得胜鼓》《九龙翻身》,喜庆、劲爆,还免费。时间一长,居民们办婚事,就愿意听红白理事会的意见。

同样,丧事简办也不失庄重。“灵堂统一设在殡仪馆。亲友来吊唁,红白理事会按流程上前引导,戴白花,三鞠躬。”王恒奎说,“不折腾子女,也不让亲友破费。”

交通名苑在日常生活中也加上文艺元素。前不久,社区居民高清江过86岁生日,王恒奎带上生日蛋糕和亲自书写并装裱好的大幅“寿”字上门道贺,喜得老人拉住他,好一通聊。

交通名苑邻里和睦。这个2763人的大社区,谁起得早,常会在下楼时顺手带走邻居放在门口的垃圾。

同样在富国街道,丁家村办起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功能之一是“孝老”。“‘孝’字上为老,下为‘子’,意思是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墙上贴着这样的话。这里有各类书籍,也有孝善食堂和棋牌设施,还腾出一个供老人休息的大房间,配上舒适的大床、被褥。“大的节日,村里会包饺子请老人来吃,在一起说说话。”丁家村党支部书记王宪江说。

在沾化,越来越多的镇、街道,注重运用“+文艺”,将移风易俗倡导无缝隙嵌入生活。

富源街道北陈村有个文明一条街。沿街外墙,是移风易俗主题墙画,色彩明丽,很有艺术气息。村里的家风家教广场四周,是秋千等各类健身器材以及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好邻居获得者的照片、事迹介绍。“一到晚上,跳广场舞的,玩器械的,带娃的,可热闹了。”北陈村党支部书记丁守峰说,北陈村采取“拉家常”方式,开展陈事说事、民情恳谈等活动,文明沟通模式日渐形成。

“+文艺”也助力文明生活习惯的形成。前不久,区文联创排的移风易俗短剧《做个文明人》在北陈村取景拍摄,熟悉的村街,熟悉的群演,向人们倡导不乱扔垃圾、文明出行、“一盔一带”等文明行为。此后,不文明行为更少见了。

近年来,北陈村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省“零犯罪村居”等称号。

文艺浸润

基层治理以文化人

前不久,富国街道文艺赋能移风易俗工作创作活动暨文艺社区主任(文艺村长)聘任仪式举办。沾化渔鼓戏团副团长刘国锋、区文联干部赵连珍等四人受聘为社区文艺主任(文艺村长)。“文艺社区主任(文艺村长)的主要职责是引导社区、村居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此前,我就在这个社区为孩子们指导读书。”赵连珍说。在助力移风易俗的同时,她也找到了创作源泉。今年,她共创作了近20部作品,其中6部以移风易俗为主题。赵连珍说,其他文艺主任在村史编纂、群众性文化服务活动等方面的工作也铺开了。

文艺浸润,让平淡的日子有了光彩。“老粗布,石磨坊,青砖红瓦篱笆墙……幸福人家满村庄。”9月20日上午11点,下河乡房岭村孝善食堂飘出阵阵饭菜香,大屏上正在播放房岭村村歌MV《家在农村》。从去年开始,每周一到周五中午,村里的二三十位老人都可以到这里用餐。“村歌好听,饭菜也香。”村里老人张树英说。留守老人生活单调。从今年起,房岭村联合周边村成立78人的农事展演队,打铁、扎帚扫、崩爆米花,至今已举办四场农事展演活动。该村于今年5月建起的“安心”动物乐园,更是成了老人散心的地方。“有近20种、百余只小动物,我们还在网上找灵感,淘来各种装饰,形成现在这个样子。”下河乡乡村振兴办主任、房岭村乡派第一书记郭芳说。

房岭村的“心安”超市也采取积分制,“赔钱”卖货给评星高的农户。不同的是,超市里加设了“禾苗加油站”。德智体美劳,村里的孩子们无论哪方面获得了奖状,都可以换铅笔盒、书包、跳绳等学习用品。

文艺浸润,沾化准备了充足的文化资源。近年来,沾化区为438个农家书屋补充更新图书近十万册;22处农村书屋示范点与区图书馆实现图书通借通还;完成公益电影放映13000余场;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50余场,带动各级文化阵地开展活动超30000场;组织开展了省市县乡村文艺作品五级联展、四季“黄河大集”等多项文艺品牌活动;去年开展广播体操、广场舞、曳步舞、趣味运动会等多层次、多领域、特色化赛事活动1705项,吸引21万余名群众参与。

“实施深化农村移风易俗、开展突出问题综合整治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需要因地制宜、标本兼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我们将不断发挥地方特色优势,创新载体赋能移风易俗,让现代文明理念在乡村深深扎根,为深化移风易俗探索出一条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沾化路径。”滨州市沾化区委副书记、区长赵东说。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刘秀平 通讯员 贾海宁 王金森 刘洪鹏 边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