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皮树不死,苗木村试种栓皮栎

2024-09-27 09:59:13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过去的济宁市任城区李营街道,是出黄沙的地方,用当地农民的话说,用镢一刨,不出半米,就能见到黄沙。自20世纪60年代起,李营街道走上了一条苗木特色产业发展之路。8月29日,记者一行来到这里进行实地采访。

“李营苗木”以法桐为主,“买法桐,去李营”的俗语曾广为流传。2014年9月,“李营法桐”还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近年来,苗木产业均出现品种同质化、过剩化现象,李营街道也不例外。“2015年是李营苗木产业发展的顶峰年,也是苗木产业的转折年,之后苗木行情变冷,苗木销售收入明显减少。”李营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形势叠加带来苗木严重过剩,思危、思变迫在眉睫。

2021年,为推动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科学选择绿化树种草种,积极采用乡土树种草种进行绿化,审慎使用外来树种草种。在此背景下,法桐、白蜡等树种销售量一再降低。

李营街道贾庄村常住人口3310人,耕地5600亩,80%为林业耕地,同样以法桐种植为主。“苗木转型,老百姓会先从品种更换上下手,村‘两委’在考察过后,觉得栓皮栎种苗种植前景挺好。”贾庄村党支部书记刘兴川说,今年春天,他和村里的党员干部带头试种了40亩栓皮栎,两年后就能售卖,届时就能看出效益。

贾庄村种植栓皮栎的契机,来源于山东省栓皮栎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刘宝宣。2000年左右,刚刚大学毕业的刘宝宣进入一家国企从事栓皮栎树皮的进出口贸易,从此对栓皮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栎类是我国天然林中第一大类树木。“栓皮栎剥皮树不死,8-10年进行第一次剥皮,而后每4-6年就可以剥一次,每次可剥10-30公斤树皮,国内收购均价在4000元/吨。剥下来的树皮可以制作红酒塞、红酒木桶、软木家具、软木地板等。”刘宝宣介绍,当时栓皮栎发展面临两大困境,一是即便树皮再好,由于当时国内缺乏树皮生产利用的核心技术,我们的树皮经常被国外低价收购;二是传统栎树种苗繁育周期长、成活率低,厚皮型栓皮栎优良种苗供应少,制约了栎树产业的发展。

2012年,刘宝宣组建团队,将精力投入到栓皮栎产业研发中去。为确保种苗质量,刘宝宣和科研团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广泛的实地考察和种源筛选。

“经过反复调研、研究,我们的研发团队突破了多项核心技术。其中与中国林学会合作,承担国家林草局重点科技研发项目,攻克了‘国家栓皮栎优良种苗高成活率短周期工厂化繁育技术’难题,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与南京林业大学合作,主持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项目,攻克了‘国家栓皮栎软木类地板柔性生产关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刘宝宣说,至此,栓皮栎种苗繁育周期从原来的3年缩短到6至8个月,亩均产量从1.5万株提高到15万株,移栽成活率也从不到50%提高到90%以上,并且现阶段实现了软木类地板的大量生产和对栓皮栎树皮衍生品的中试生产。

“浑身都是宝。”刘宝宣对栓皮栎赞不绝口,“它的根系可接种名贵菌类松茸松露,枝丫粉碎后可做成培育香菇银耳的菌棒,壳斗可以提炼天然抗生素‘水解丹宁’。”

去年9月,刘宝宣带着技术和团队,将他的栎树种苗培育基地在贾庄村落地,一期占地30余亩已经投入育苗生产,二期300亩预计明年可落地投产。

“我们通过‘公司+村集体+农户’三位一体合作模式,与贾庄村有种植意愿的村民展开合作。我们提供苗木、种植技术,村民提供林地、负责日常种植管理,在种苗种植两三年后,由村集体负责统一与公司对接,公司负责销售。”刘宝宣说,除了贾庄村本地村民外,周边安居街道、梁山县、泗水县等地,也有不少进行苗木种植的村民前来寻求合作,一年来他们累计接待参观考察群众300多人。

贾庄村村民徐峰今年试种了10亩栓皮栎种苗,在他看来,苗木种植应该从长远效益来看。“不看好肯定不会种植。”徐峰笑着说,期待两年后种下的苗木能卖出好价钱。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薛程程 通讯员 袁进 范瑞丽 姜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