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速度快20%,抗病能力高10%,“蓝色粮仓”良种育出“芯”希望

2024-07-15 20:08:36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这边养殖池里的是许氏平鲉(俗称黑鮶鱼、黑鱼),大概有130余尾,那边是花鲈……”7月8日,走进位于烟台市牟平区的经海渔业科研中试基地(以下简称科研基地),一排排直径6米、高1米的隔离养殖池映入眼帘。

经海渔业科研中试基地。

养殖高级工程师牛志兵热情地介绍池中的养殖情况,他平时的工作就是和这些鱼“打交道”。“别看这黑鱼平平无奇,但是它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同时,也是我们建好‘蓝色粮仓’的底气。”

“把水产搞上去,必须走科技创‘芯’之路。”牛志兵说,为提高许氏平鲉在深远海养殖的适应性和生长性,自2002年,科研基地就与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接力选育许氏平鲉新品种。

“北方地区水温偏低,鱼类的性成熟周期一般在3至5年,而要形成一个新的品种至少需要繁育四代。”牛志兵说,“许氏平鲉选育周期尤为漫长,从十万条小鱼苗陆续选到几百条,加上其生长周期4年,完成一代的选育基本得10年上下。”

许氏平鲉鱼苗。

牛志兵告诉记者,在鱼的选育过程中,任何天灾变故都可能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比如突然停电、水温下降,鱼就全死了,科学家几十年的心血就没了。因此,他们采取分散养殖的策略,工作人员每天都在车间内巡查操作,给鱼营造一个优良的生活环境。

“现在,我们已完成了许氏平鲉速生品系子四代的繁育,同期的苗种要比野生的苗种生长速度快20%,抗病能力高10%,满足了我们大网箱养殖的需求,让‘蓝色粮仓’丰收有底气。”牛志兵说。科研基地的种苗不仅满足大网箱养殖的需求,还带动了更多的规模养殖户共同致富。

“我干养殖十多年了,以前养黑鱼,不可控风险有很多,基本靠天吃饭。”长岛区大钦岛乡的孙婷婷说。据了解,在养殖过程中,科研基地安排专业队伍开展技术指导,当鱼苗长到半斤左右后进行回购,最大程度保证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工人们把许氏平鲉鱼苗转运入海。

如今,科研基地提供的许氏平鲉种苗,在保证稳定供给经海网箱的同时,推动了烟台市乃至全国许氏平鲉品质的创新。近年来,科研基地先后开展了黑鲪良种选育、花鲈生殖调控和良种选育、虹鳟生殖调控和人工繁育等十几项科研试验,荣获山东省许氏平鲉原种场、许氏平鲉联合育种基地等多项资质。

“下一步,我们实验室将利用性别控制、分子育种等辅助手段进行鱼种选育,培育适合海洋牧场大规模养殖的性能优良、品质稳定的三倍体虹鳟、花鲈等鱼种。”刚从鱼苗养殖基地里出来,牛志兵又登上了开往大海深处的“寻种”船。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李兆兴 通讯员 孟岩 王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