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报纸头条|水利设施管护一体,何以见实效?

2024-03-27 15:38:14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宛如碧带的二干渠穿聊城城区而过,图为位山灌区二干渠城市生态公园。(资料图)

从滨州市小开河灌区提闸引水之日开始,渠首管理科科长安之新的巡渠频率变成了每日一次,“集中用水期间,更要保证水利设施平稳运行。”

一个月前,山东省水利厅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春灌工作的通知》,第二条便提到“加强工程运行管理”——提前组织大中型灌区管理单位对渠道及输水建筑物进行彻底全面排查;供水期间,要加强渠系沿线巡查,对各类安全隐患及早整治,确保运行安全。

水利工程三分建七分管,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效果显著,设施后期运行管护依然关键;随着春灌缓缓拉开序幕,保障田间用水安全高效,各环节责任需进一步夯实……如何建立职能明确、权责清晰的管护体制?从骨干工程到末级渠系,再到田间工程,如何实现标准运行、高效管护?

标准化管理考核

管护责任明晰

提高灌区管理水平、保障工程安全运行和持续发挥效益,绕不开标准化管理和人员投入。

小开河灌区是国家大型引黄灌区,干渠全长94.2公里,承担着滨州市黄河以北7县区的工农业生产和50万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的供水任务。在小开河灌区,包括安之新在内,30余名工作人员承担起一线巡查与管护责任。

灌区办公室主任庞启航介绍,灌区设6个管理科,划清区域,明确人员,权责细分到个人;将安全管理、维修养护、工程检查等13项细则列入考核范围,要求巡查每日“打卡”,工作建立台账,问题及时处理,并对每项工作逐一量化。

滨州市引黄灌溉服务中心成立考核领导小组,每年6月底、12月底对灌区标准化管理工作进行两次综合考核,倒逼灌区加强标准化管理工作。

去年6月,山东修订完善《山东省大中型灌区、灌排泵站标准化管理评价实施细则》,建立起标准化的管理负面清单评价机制。

上有文件规范,中有考核要求,下有民生所需,管护队伍将工作责任内化于心,管护能力外化于行。在大中型灌区标准化管理水利部评价结果公布的第一批名单中,我省位山、小开河2处灌区通过数量并列位居全国第二。

对于管护责任的明确,位山灌区也有所创新,建立起“一渠一长一所一员”的网格岸线管理队伍,以干支渠沿线1—3公里进行网格划分。周店管理所所长曹洪博认为,实行专人专管,工作人员深入了解沿线村庄的用水情况和百姓需求,随着与村班子、村民间的信任关系建立,便于一些工作的开展。

探索第三方参与

保障田间用水

长期以来,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田间工程,分别由不同的资金渠道支持并由不同部门组织实施。多名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灌区的管护范围往往仅包括骨干工程,或以干渠作为划分节点。机构改革之后的一段时间,末级渠系及田间工程的管理难以衔接。

瞄准这个问题,各地也在积极“求解”。在山东,探索第三方参与末级渠系与田间工程的建管早已有不少经验。

在一片绿意的阳信县翟王镇马王村地头,山东民通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通公司)的橙色工程车显得格外惹眼。公司农水管护中心主任张安辉带记者采访,刚下车便被种粮户王洪敏“截胡”。

“快来看看,贴卡怎么不出水了。”王洪敏承包了20多亩地,浇到某一地块时发现了设备故障。马王村的地块均采用的是“小泵站+管道+出水口”的小型智能节水灌溉,每隔50米便有一个小型出水口,村民将“小白龙”连接出水口,再以IC卡贴上计费器,便能轻松灌溉。

该小型智能节水灌溉属2018年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之一。项目验收移交之后,部分村民对新设备的认知有限,难免因使用或管护不当出现一些问题。为让设施利用更长久,阳信县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管护。

张安辉和同事们马上对王洪敏反馈的问题维修解决。“设备有问题,就给民通公司打电话,不管黑天白天,他们很快就来。”

据了解,民通公司由一支专业的水利维修团队组成,在阳信县的管护面积达20万亩,已与多个乡镇及村委会签订了三级管护合同。

建管一体,为工程提供更长效的运行保证。本着“谁建设,谁管护”的原则,宁津县出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实施办法》,由国企瑞宁公司参与现代化灌区建设项目并管护田间工程;齐河引入大禹公司参与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由其对末级渠系进行统一管护。“后期建设方凭借对工程的熟悉程度和完善的硬件配套,能提高维修管护的效率。”大禹公司山东分公司总经理王磊认为。

泰安小安门水库灌区则引入馨和合作社,合作社与各村签订运行管护协议,形成“灌区(水库中心)+合作社+用水户”的管理模式。

以水养水

以法护水

无论是公司还是合作社,对第三方来说,如何实现长效运转?答案指向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直白地说,就是通过水费收入、超定额累进加价收益、水权交易收益、政府补贴等回收投资。”王磊说。阳信县还将新建的各中小型扬水泵站、拦河闸移交民通公司管护,公司实现又一块收益。

泰安市水利局农田水利科科长程凯以小安门水库为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前,农户采用机井灌溉,水费为每立方米0.06元,每亩用水100立方米,加上电费及人工费,亩均成本将近100元;改革后用管灌,计量收费,水费为每立方米0.12元,每亩用水70立方米,水费提高了,但亩均灌溉支出降低了约十分之一。

“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情况下,馨和合作社收来水费,扣除灌区的水费成本得到收益,实现共赢。”程凯说。

依托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小安门水库灌区实现了“以水养水”的突破。据了解,馨和合作社的一部分收益,为骨干工程的运行管护“回血”,缓解了灌区骨干工程管护资金短缺的问题。

水利设施管护,必要时还需“动真碰硬”。记者从位山灌区了解到,为打击破坏灌区工程、生态、安全、环境等损害公益的行为,位山灌区与聊城市检察院和市中级人民法院签署《关于涉灌区司法协作配合工作意见》《“法润灌区”司法协作工作意见》,形成“灌区+公安+检察院+法院”四位一体机制。“也就是说,水行政执法与司法协作机制,又为水利设施管护多提供了一道保障。”位山灌区正高级工程师陈文清说。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周桐 通讯员 李俊泰 李志超 李茂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