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名印迹|济南市历城区堰头村:临河观水流,居堰度春秋

2024-03-19 15:41:52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堰头村是黄河济南段的一处临河村落,隶属济南市历城区荷花路街道。在村庄的西面和北面,高高的堤坝拱卫大河奔流向海;在村庄南缘,济广高速公路架在空中径直东去;一路之隔,南面便是近年兴起、承载五六十万人口的华山片区。

如果说,堰头村得享“近水楼台”之便,见证了济南的快速发展,那么,村庄得名同样与其位置特殊性相关联。

堰,即挡水之堤坝。在山东沿黄的不少地方,黄河大堤被叫作黄河大堰。但堰头村得名与大堰没啥关系,因为黄河流经济南,比村子要晚多了。

堰头村的“堰”,最初指的应该是下泺堰。宋金时期,伪齐政权的皇帝刘豫(南宋初年曾任济南知府),历时八年(1130年-1137年)整疏河道以成小清河。在这个过程中,先是在华山附近筑上泺堰,使泺水注入小清河河道;又在小清河东流不远处筑下泺堰,将小清河分流一支入大清河(济水)。

“筑堰以分其流,因曰堰头”,此处也称“下泺口”。所谓“泺口”,意指泺水入大清河处。相对应的,此前的“泺口”就被称为“上泺口”。彼时“下泺口”的位置,就在现在堰头村一带。金朝统治期间,置堰头镇。直到明崇祯《历城县志》中,仍有堰头镇的记载;而到了清乾隆《历城县志》中,这里已经是堰头庄了。

据村民回忆,堰头村在隶属历城区华山镇期间,村名也叫过“埝头”。“埝”的意思是田里或浅水里用来挡水的土埂。2010年4月,华山镇撤销,分设华山街道和荷花路街道。在那前后,“埝头”又改回了“堰头”。

村名即历史。堰头作为一个地理概念,已历经近900年的光阴。它见证了小清河开通的喜悦,也曾感受黄河夺大清河入海的激烈。时光流转,变迁几多,但有一件事至少300年来没有变——逢农历每月三、八,去堰头赶大集。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