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鲜活范本,这个小山村户户重家风

2024-03-13 09:52:42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正是初春时节。沿着沂南县依汶镇313省道前行,过后峪子大桥不久,就到了后峪子村。村里十分干净,路上见不到任何垃圾。村民魏光霞说,村庄环境最能体现村民的素质,“不管什么时候来后峪子村,村里的卫生环境都是很好的。”

走在后峪子村的大街上,不时会看到各个姓氏的家训。

来到村中的党群服务中心,记者碰上了村民梁兆利,79岁的他刚卸任村支书没几年。这位村民眼里的能人说,百善孝为先,儿女对父母孝顺,家风就会好,家风好了,村风肯定也会好。“我的孩子算不上有钱人,但对父母都很孝顺,一家人一直很和睦,也从来没跟邻居发生过口角。”所以,他逢人就说孝顺的重要性,村里人也都喜欢听他说道。

在党群服务中心里,记者看到,33年来的“好媳妇”“好婆婆”选票保存完整,每一家的文明积分档案一清二楚。“别小看评选和积分,这两项作用可大呢。”村支书梁兆钧说,全村443户人家,家家都想上榜,都想多挣分,大家都在比赛。

正月初三,后峪子村的“好婆婆”上台领奖。

说话间,村民孟兆香走了进来。70岁的她曾经连续20余年当选“好媳妇”。年轻时,她把好屋让给公婆住,苦活累活抢着干;养老不攀比,主动多承担;大伯哥患上肾病后,他家的农活变成了自己家的……

“俺侄对俺也很好。”孟兆香说。“俺大侄为了照顾大嫂,从东北回了老家,现在一到下李子的时候,他就放下自家的活计来帮俺的忙,现在两家人处得就像一家人。”孟兆香说,不论是大嫂,还是他们老两口过生日,两大家子人都要聚在一起热闹热闹。“俺大侄在东北回不来的那些年,一过生日就给俺寄钱。”

后峪子村的“好婆婆”“好媳妇”。

孟兆香已经从“好媳妇”升级成了“好婆婆”。儿子在青岛打工,儿媳留在家中。“虽然俺公公和婆婆身体都还硬朗,但毕竟也是70多了,不能留他们自己在家。”孟兆香的儿媳说。

“那你平时靠什么维持生活呢?”

“在村里的企业上班,家里还有几亩地。”老人的儿媳说。

“俺儿媳妇对俺老两口可好了,比儿子还孝顺。”孟兆香的脸笑成了一朵花。

梁兆利还给记者讲了几个故事:村里一开始也很乱,“一天打三仗不黑天”。自从开始评选“好媳妇”“好婆婆”“五好家庭”后,村风大变样。有个村民在村里打架第一名,“骂人能一夜不睡觉”,后来她家没评上“五好家庭”,孩子觉得丢人,她才慢慢改了骂人的习惯。一位村民对父母不孝顺,梁兆利就在大喇叭里不点名数说他的不是,没几天,这名村民羞愧难当,主动找到梁兆利,表示今后一定改正。还有两户村民,因小事产生矛盾,两家不和多年,村中文明评选开始后,很快和好如初……

敲锣打鼓,给“好媳妇”的娘家送喜报。

魏光霞介绍,村里还建立了文明积分工作机制,不论是打扫卫生,还是为邻居搭把手、积极参与村中事务,都可得到一定积分,积分能在村里的“积分超市”兑换纸巾、肥皂等日用品。

和谐的邻里关系,淳朴的乡风,也让后裕子村干事创业有了底气。村里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他们便成立了峪乐旅游专业合作社,打造“千亩李花”观光带,建设了2处精品林果采摘园。如今开往后峪子村采摘园、乡村旅游点的汽车越来越多,让后峪子村成了一个人气满满的地方。

后峪子村的村干部还走出去招商,先后引进了一家玩具厂和一家服装加工厂,吸纳本村60余人就业。

如今,后峪子村已经形成了家家户户都注重家风的氛围。这是来自基层乡风文明建设最朴素,但可能最有效的方式。因此,沂南县的许多村庄正以后峪子村的做法为范本,人人学,户户学,村村学,当地的乡村治理效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郭杰 通讯员 尹君 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