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就业 新观察③|逐梦新沃野,农村天地宽

2024-03-01 15:04:54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宝宝们,欢迎大家来到直播间,没关注的朋友可以点击上方关注,现在向大家展示的是七彩草莓。”2月23日,在安丘市融德职业培训学校(以下简称培训学校),王晓彤正向40多名学员们演示直播带货技巧。

“我来培训学校一个月了,主要工作就是向学员们讲解直播带货和制作短视频的技巧。”王晓彤今年21岁,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因对网络直播带货比较熟悉,寒假实习期间就担任了培训学校的老师。

互联网创造“新职业”。“互联网营销师是指从事直播带货和视频营销的相关从业人员,我们这个课就是为了培训从事直播带货和视频营销的新职业农民。”王晓彤说。

“虽身在农村,但借助短视频和直播,互联网营销师就能凭借一部手机让农产品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王晓彤说,“日益发达的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全新的就业创业大平台,特别是对年轻人来说,网上机遇多多。”

新平台、新机遇也催生了诸多新职业。面对新风口,安丘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近期主动作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精心筛选并制定了“农业技术人员(渠丘农匠)”“山东手造-安丘景芝绢花”“农业经理人(农村CEO)”“网络营销师(万网新农达)”4个涉及农村农业的新职业培训,计划培训人数950人,而王晓彤参与的培训就是其中一个项目。

安丘市农业经理人(农村CEO)培训现场。

通过参与培训活动,王晓彤有了新的职业规划,她说:“在农村,家政服务的需求也在增长。作为一名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我计划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将网络营销技能与所学专业知识相结合,从事与家政宣传相关的工作。”

而王晓彤培训的40多名学员及学校其他诸多学员,毕业后或进入机构,或走进乡村,亦或是自己成立工作室,依靠互联网,成为互联网营销师、网络营销策划师、电商达人等等。

“新农活”正越来越有吸引力。5G、卫星、大数据、互联网、智能机械……越来越多的黑科技走进大棚内、农田里。在高科技手段的加持下,农业生产正变得越来越轻松、省心,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向农村。

柳榴是山东烟台福山区高疃镇渡口村的一名“棚长”,管理着一个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草莓大棚。大棚虽大,但需要的人手却很少。“只需轻点按键,棚里温度、湿度就能随时随地调控,还能实时监控草莓的生长状态。”柳榴说。今年,新的草莓大棚也将开建,他打算带着乡亲们一块干,争取能有更大的发展。

不止大棚里,露天的大田内也有看头。刘莉是高密市大牟家镇有名的种粮大户,为了规模化种粮更加便捷,她建成了600亩地的智能化灌溉系统。“这些地块分为八个区,哪个分区需要灌溉,动动手指,系统就能收到指令,开启滴灌浇水。田间安装有传感器,当地里水分达到一定程度,就会自动停止浇水。”刘莉说。

刘莉和家人在地里铺设滴灌管道,三个人和一台机器,一天就能铺一百亩,干起活来很轻松。

“地多了,反而变得更清闲了。现在我们已经实现了种粮全流程机械化,5000多亩地只需要我们夫妻两人就能完成管理,大大节省了人工。”刘莉说,由于农活越来越智能化,现在不少人,特别是年轻人已不再执着于在城里就业,她的朋友圈正在变得越来越大。

“新需求”带来新梦想。装药、起飞、喷洒,在张斌的遥控指挥下,植保无人机在麦田上空,时而低空穿梭,时而空中悬停,飞过的地方都飘洒上一层薄薄的药雾。

张斌是东昌府区运兴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一名无人机飞手,他认为,相比传统植保,无人机植保的好处很多,传统种植中,一家一户,“打药难”“乱打药”等问题时有发生,通过无人机专业化统防统治,可以科学选药、精准施药、安全用药,促进农药减施增效和利用率的提高。正因为有诸多优点,所以目前无人机作业在农村需求正变得越来越迫切。

运兴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手在检修植保无人机。

“相应对无人机飞手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对专业水平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张斌说,“我们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当然以后的职业前景也会越来越好。”

马永强是安丘市金冢子镇西营村村民,虽然他种了20多年地,但他是个“新潮儿”,热衷于学习,不断提升自我。

2023年11月,马永强参与了安丘市农业农村局举办的“渠丘农匠”培训。“‘农匠’是指拥有众多应用经验、诀窍等软知识的农工,即乡村经济中的匠人、高手或能人。”马永强说。

“在培训中,老师教给我们很多农业技术,比如种子选用、合理用药、科学施肥等。尤其设施农业这一块,开阔了我的视野。”马永强说,他第一次了解到智能化种植(养殖)正成为“新农活”,自动机械正变为“新农具”。

曾经的“肩挑担扛、面朝黄土”渐渐成为过去,科技的力量正逐步改变田间劳作时“人牛力俱尽”的场景。马永强说,明年,他打算与朋友合伙去外地搞大规模机械化种植,做一个“慧”种田的“新农匠”。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李兆兴 通讯员 郑晖 张振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