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省省该花花,家庭农场“父子档”的年终消费总结

2023-12-06 15:30:17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玉米大丰收,今年的投入总算没白费!”

11月23日,初冬,高唐县鱼邱湖街道麻庄村的一所大院里,成排的玉米垛装得满满当当。这里是高唐县鼎昇种植家庭农场,农场主李金阳是一名90后,2020年回到家乡,和他父亲李保祥一起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如今,农场的规模已经达到了800多亩,每年的收成也是他们一家主要的经济来源,临近年末,他们作了年终消费总结。

鼎昇种植家庭农场里,一排排玉米垛装得满满当当。

一次投入,多年收益,农机消费占比最高

李保祥是个种地的老把式,他带着十几年的种植经验,给自己的儿子“打工”。李金阳虽然种地经验不多,但对新的农业模式、农业机械、农业技术有研究。

前几年,农场的耕种管收,基本是靠人工或租赁农机,因为种地面积大,一年下来花费不少。“赶上农忙时,租机器都得排队,如果有恶劣天气,抢收都来不及。”李金阳说。

爷儿俩仔细算了一笔账,搞规模种植,还是得购置农用机械自用,一次投资,可以持续用十几年,还有相应的农机补贴。从2020年开始,李金阳每年都要把净收入的30%用来购置农机,几年下来,农场里有了拖拉机、撒肥机、收割机、铲车、烘干机、无人机等一系列农用机械。

今年新购置的农机停放在仓库里。

指着停放在厂房里的一架拖拉机挂斗,李金阳说:“这个是今年刚买的,种的地多了,能多拉些粮食。”李金阳表示,现在添置的东西基本齐全了,以后购买农机支出就会减少。有了这些农机,不仅节省了人工费和农机租赁费,还可以去给其他农户打工赚钱。

李金阳的做法获得了李保祥的肯定。李保祥说:“以前咱根本不敢想自己买农机,现在耕种管收效率都高了,种的面积越来越大。“

节本增效,贷款越来越少

像李金阳这样的种粮大户,贷款种地是一种常态。眼前玉米刚收获完,还没开始出售,又开始忙活准备种植下一季的小麦。麦种、底肥、耩地、浇水,再加上半年地租,一套流程下来,每亩地就花费了900余元,这笔钱都需要贷款来支付,等收获后再还贷。

仓库里各种用途的农机。

李保祥有一个手写的账本,而李金阳习惯用手机记账App记录。经过查看几年实际的收支记录,发现每年的贷款数目变少了。

李金阳介绍,种地规模大了,大批量购置种子、农药、化肥,单价可以降低,比如一斤麦种的市场价大约是3-4块钱,每斤便宜5毛,总体算下来,800亩地就能省下一万多。除了规模种植降低每亩地的成本,购置的农机也能租出去赚钱。李金阳说:“2020年刚开始经营家庭农场时流转了400亩地,用了100万贷款,现在规模达到了800亩,每年的贷款大约是70万-80万,基本每年都能还清。”

种地面积越来越大,李金阳表示确实会有些压力,但对农场的发展很乐观。农闲时,他会参加高唐县组织的青年农场主培训,有时候也会和父亲一起去外地考察学习。“我给自己设了一个小目标,让农场规模达到1000亩。有新的技术、好的技术我还会多尝试,努力提高收成。”

“不讲究”到“不将就”,生活改善消费增多

今年李金阳家还有一项大花销——为妻子买了一辆5万元的代步车,方便她买菜接送孩子。“这几年总体来说是赚了些钱,给老婆买辆车,我也享受下坐副驾的滋味。”李金阳笑着说。

在李金阳的记账本里,除了农业生产资料的消费,家庭生活的消费也是一部分主要的支出。李金阳父子俩以土地为生,生活上简朴本分,衣食住行上的消费不算高。

今年秋收时,李金阳(左)和父亲李保祥(右)对收成很满意。

几年来,李金阳感觉自己最大的变化是消费方式和消费理念转变了。翻看着手机上的购物App,李金阳说:“现在衣服、食品、日用品大多在网上购买,农村也能快递到家。”

成天和土地打交道,李金阳以前觉得没必要买许多衣服,生活用品也不怎么讲究,现在农村生活条件变好了,自己也有了孩子,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提高了。“我孩子今年刚两岁,衣服、奶粉我都会给他买质量好的。”李金阳说,“忙了一年了,计划过年时带老婆孩子出去玩一玩,放松一下。”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李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