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有好戏|厉害!每年有3亿多斤地瓜从山东这个村销往全国各地

2023-12-06 15:46:53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11月29日,初冬时节,正是甘薯(地瓜)收储、销售旺季。此时,也是夏津县银城街道后赵庄村一年最繁忙的季节。村内村外,大车小车,车来车往;地瓜窖内窖外,男男女女,进进出出。

赵庄村还是地瓜科普村。

“我们村,大小地瓜窖有2500多个,其中存储量10万斤以上百万斤以下的窖有1980个,存储量超百万斤的有75个,每年有3亿多斤地瓜从我们村销往全国各地,不客气地说,国内地瓜价格,我们村是重要参考。”说起村里的产业,后赵庄村党支部书记赵奎延颇为自豪。

赵奎延展示该村箱装的精品地瓜。

“我们村地处黄河故道,全是沙壤地,非常适合地瓜生长,自我爷爷辈就开始种了。”今年46岁的赵奎延说。

当年,村民种地瓜,主要用来果腹;后来,主要是取淀粉做粉皮。1999年,村里开始“转型”——卖鲜地瓜。一辆推车,放上两个篓子,或用几个蛇皮袋装满地瓜,村民开始推车赶集上店、走村串巷卖鲜地瓜。

后赵庄地瓜好吃,所以好卖;销售又拉动了生产,村民开始扩种;同时琢磨新的销售方法。“最初的创新是改包装。原来是没有包装或一个蛇皮袋装100斤左右;后来,村民根据销售情况,推出了小包装,有30斤一袋的,也有20斤和10斤的,还有用网兜装的,消费者提起来就走,很方便。”

时间一长,不少村民把卖地瓜当成了主业。为保证市场供应,他们开始挖地窖存地瓜。随着销售量的增大、地窖的增多,后赵庄村地瓜产业链条逐渐拉长,并成了当地甘薯储存交易中心。

图为村民赵连行的儿子赵德刚(右)正在地瓜窖内跟来自济宁的客商交流。

后赵庄村有2500多亩耕地,本村生产的地瓜没几年就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了。地瓜不够卖,有想法的村民开始到附近村流转土地种。后来,随着市场需求的进一步增大,村民开始到河北、内蒙等地流转土地。“目前,咱们村民自种的地瓜超过2万亩。” 赵奎延介绍说。

每年10月份,地瓜开始收获,本地产和村民在外地种的地瓜,都是收后储存,并不急着出售,以保持长期供给。大量储存的需求,又促进了地瓜窖的建设。“以前是地下圆形窖,这种窖缺点很多,首先是存储量小,其次是进口小,上下不方便,还容易造成缺氧。”该村种田老把式赵连行说。适应实际生产需求,能直接开进汽车的大型半地下式窖在村里应运而生。装10万斤的窖出现了,随后20万斤的,100万斤的,600万斤的,储存量越来越大、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的地瓜窖纷纷在村里出现。

图为村民正在窖内查看储存的地瓜。

有了大地窖,“窖主”们开始拓展新业务。除了存储自己种的地瓜,他们又开始收购其他地方的地瓜。随着货物流通量的增加,产业集聚效应开始在后赵庄村显现:物流、人流、信息流逐步汇集。目前这个位于鲁西平原的小村,已发展成全国重要的甘薯集散地和信息枢纽。

为进一步引领生产和市场消费,在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赵庄村产业已实现再次升级。“这次主要是品种改良,以前种的是淀粉含量高的品种,现在根据市场需求,都已改种适合鲜食的蜜薯系列了。” 赵奎延说,“除了大宗批发,我们还发展了适合网上销售的礼盒系列。比如春节前后,一般蜜薯价格在1.8元/斤左右,礼盒装的能卖到3.5元/斤,是个新的销售渠道。”

在苦练“地瓜功”的同时,后赵庄村村民目前围绕地瓜又发展起了育苗产业,“窖里的地瓜来年3月前后就能卖完,闷棚杀菌后,正好可以在棚里育苗,去年一棵‘烟薯25’苗能卖到一毛七左右,效益还是很好的。” 赵连行说。据赵奎延介绍,去年该村育苗面积已超过2000亩,当年卖出了15亿株左右的苗子。培育地瓜苗,目前已成为该村另一个效益增长点。当然,相应的地瓜深加工产业,也正在建设当中。

后赵庄村户户都有人从事与地瓜产业沾边的事儿,图为部分村民正帮着客商进行地瓜分级。

赵奎延介绍,后赵庄村共有580户村民,其中近500户从事蜜薯种植、销售产业,户户都有人从事与地瓜产业沾边的事儿。而村里的年轻人几乎没有外出打工的,因为他们正在成为唱响“薯”来宝“舞台”的主角儿。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王星 通讯员 董玉龙 田宝勇 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