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城以财政“小资金”撬动更多金融“大资源”
2023-12-05 18:27:41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今年,聊城市成功争创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在财政金融领域取得历史性突破。近年来,聊城积极探索财金联动机制,以财政“小资金”撬动更多金融“大资源”,支持普惠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截至10月末,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721亿元,同比增长28.9%;覆盖贷款主体9.86万户,较年初增加1.27万户;聊城普惠小微贷款利率降至4.98%。
“这两年多亏有农业银行和省农担的担保贷款支持,我们企业才能渡过难关,更上一层楼。”聊城市农优源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邢涛说。如今,公司新增销售收入1.17亿元,新增工作岗位200个。
聊城市农优源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农产品种植、保鲜、加工、冷藏等于一体的民营企业。2019年,公司新上了平菇、香菇等产品速冻生产线,订单快速增加,周转资金愈发紧张。“由于农业融资渠道较窄,我们一度很为资金发愁。农业银行聊城分行和省农担公司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给我们提供了50万元的贷款支持,解了燃眉之急。”邢涛说。2022年,农业银行聊城分行和省农担又为公司提供了300万元贷款,公司生产能力再次升级。
聊城农优源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菌菇生产车间。
农优源公司的资金问题能很快解决,得益于聊城市财金融合推动普惠金融改革和服务的创新。“我们深化银企对接,强化财金联动,推进普惠领域金融产品改革与服务创新,全力支持普惠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人民银行聊城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郑晓敬说。人民银行聊城市分行加强政银担合作力度,配合财政局等将昌信融资担保公司纳入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范围,将普惠小微贷款担保费率均降至0.5%以下,推进聊城市23家银行与昌信融资担保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覆盖面,为普惠小微贷款提供有效增信担保支持。
近年来,聊城聚力“担保赋能”,用好财政金融政策工具,推动构建市县统筹、上下联动、运作高效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形成以《关于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核心的担保政策体系,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们积极推动银担‘总对总’合作,建立银担合作沟通机制和部门帮包服务机制,推动银行与担保机构增进互信,打通银担合作全流程环节,构建风险共担、合作互信的银担新模式。”聊城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任海波说。担保机构在合规性审核后“见贷即保”,实现了由“散担”向“批量”的转变,大幅简化流程,服务效能大大提升。截至10月底,聊城市级担保机构合作银行达到23家,较2022年初增加16家;与20家银行签署“二八分险”协议,授信规模达83.82亿元。
冠县灵芝菌包自动化生产线。
此外,聊城引导金融机构降费让利,释放融资担保“新红利”。“我们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激励作用,安排2000万元资金,建立降费奖补和风险补偿管理制度,按比例给予担保机构担保费补贴和代偿补偿,引导担保机构免除抵押物、增加自然人信用反担保占比、降低担保费率,促进银行降低贷款利率,最大限度减轻企业融资成本。”任海波说。截至10月末,全市平均担保费率0.45%,仅为上年同期的一半,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约2200万元。
聊城还推动创业担保贷款纳入省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将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与融资担保政策增信分险优势有机组合,建立起创业担保基金、银行、融资担保机构三方分险的“政银担”新模式,促进创业担保基金承担风险比例由70%降至9%,进一步放大基金杠杆效应;同时,通过“政银担”协同增效,强化了担保职能,助力银行建立“敢贷、愿贷、能贷”的长效机制,降低贷款担保门槛,有力促进担保贷款增量扩面。截至10月末,聊城市新增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46.05亿元,同比增长267.22%;在保规模达到44.51亿元,同比增长205.49%。
据了解,聊城政府和金融机构聚力“一体化服务”,打造金融服务综合体——聊城市智慧金融服务平台,现已注册企业18.81万家,入驻金融机构54家,累计授信658.99亿元。此外,聊城还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力度。截至2023年10月末,累计办理再贴现再贷款81.94亿元,支持市场主体1.79万余户。
“我们加大再贷款管理使用力度,促进法人银行扩大普惠小微贷款投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1-10月份累计发放支小再贷款46.03亿元,惠及市场主体约0.93万户,加权平均利率4.70%。”郑晓敬说。人民银行聊城市分行还落实普惠小微贷款激励政策,督促法人银行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力度。前三季度,当地4家银行共获得激励资金2758万元,同期普惠小微贷款增速高于辖区全部法人银行增速5.6个百分点。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祝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