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村田长话耕保|任维峰:“平沟造田”让东山“再起”

2023-11-13 09:56:29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在沂源县大张庄镇政府驻地西北约5公里处有座山,镇上的人都叫它“东山”,很少有人知道它真正的名字,因为“东山”似乎没什么“存在感”——1年前,这里没有生产路,没有引水条件,且沟壑纵横,村民想上山都非易事,更鲜有人在山上种田。

站在东山脚下,大张庄镇人大主席、镇级田长任维峰说出了无奈的事实:在有“山东屋脊”之称的沂源,是典型的山区县,浅山丘陵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9%以上。在大张庄镇,同样存在像东山这样水土流失较重、沟壑纵横、土地利用率低下的情况。

大张庄镇人大主席、镇级田长任维峰。

事情的另一面是,有农业企业或合作社想大规模租用土地,却难以找到连片可耕种的地块,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

任维峰曾经一直在思索怎样改变这种现状。他说,探索对地块间的沟壑进行整理,可以有效增加可耕地面积。2022年,整合高标准农田、粮油补贴等项目政策,一场大规模的“平沟造田”展开,共填沟5条,新造100余亩土地。

紧接着,530米硬化生产路、320余米管道通上东山,这里“摇身一变”,成了适合机械化耕种的大块梯田。有了农业招商引资的基础条件,东山很快吸引了农业企业的目光。另一边,东山所在的南岩四村,村集体统一流转山上的土地,土地流转合同如火如荼地签订着。

“对村民、尤其是老年人来说,不用上山种地,还能拿到流转费,所以土地流转工作推行得比较顺利。”任维峰说。通过积极对接,最终圣邦农业公司“拎包入驻”。公司负责人周在刚表示,这是一块比较理想的项目种植基地,通过大规模的集中作业,有效降低了公司的生产成本。

让有限的耕地资源“活”起来。目前,大张庄镇还在通过各种途径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在土地类型允许范围内,对土地进行整理平整;将低洼地、抛荒地、边坡地、未利用土地等进行开垦,改建为“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

任维峰(右)与镇耕保相关负责同志查看土地情况。

“今年赤坂、南岩、于土地等片区先后组织实施农田整理项目2500余亩,预计可增加耕地800余亩,涉及16个村庄。”任维峰说。

产业跟进是确保耕地保护工作持续发展的活力之源。该镇所有整理出来的土地,都由村集体进行了“预流转”,招引种植大户、社会资本进驻创业。据测算,目前全镇已“预流转”土地6800亩,招引落地县农发集团等8家农业企业。

任维峰说,无论是“平沟造田”,还是“整理增地”,都要以科学规划为前提,因地制宜。任维峰表示,对纳入整治范围的每一个地块,他与自然资源所的相关负责同志都多次开会研究,明晰土地性质、承包关系及后续产业项目定位,确保“成熟再落地。”

任维峰表示,在耕地保护工作中,既要考虑耕地经营,又要争取经济发展,最主要是维护好农民权益,这是工作长远推进的前提。“下一步,我镇还将持续盘活土地资源并优化布局,争取5年内达到‘基本农田下山、林果上山’的合理配置。”站在如今焕发活力的东山上,这位镇级田长说出了新的目标。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周桐 通讯员 张纪玉 周成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