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粮食产业经济为何能够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前列
2023-11-07 14:54:49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11月7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省发展粮食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情况。省粮食和储备局副局长刘萍介绍,山东发展粮食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粮食大省,山东具有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历史积淀、地理条件、物质基础和产业优势。
起步发展较早。山东农业生产历史悠久,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祥地,也是全国率先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策源地之一,粮食产业起步推进早、调整提高力度大、转型发展快。多年来,探索形成了滨州模式、临沂经验等产业化发展典型,效果良好。
地理区位优越。山东地处黄河下游,处于北粮南运、西粮东运的枢纽地位,陆路、水路、海上运输十分发达,粮食收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已逐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现代仓储物流体系,具备粮食产业集散、物流辐射条件。同时,3000多公里海岸线拥有天然港湾20多处,关联国际市场粮食进出口业务,2022年进口粮食2520万吨,其中大豆1840万吨。出口粮食25万吨,食用植物油10万吨。
粮食资源丰富。山东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照条件适于粮食作物生长。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小麦、玉米、大豆、稻谷、花生等粮食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2004年以来粮食连年丰产,种植面积稳定在1亿亩左右,连续9年总产千亿斤以上。其中年小麦产量约占全国20%、花生产量约占全国17%。
产业门类齐全。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我省粮食产业经济涵盖了小麦粉、大米、食用油、饲料、深加工等全部门类,有的已形成全产业链生产模式,涵盖日产能50—1000吨以上加工能力各类规模企业,为全省粮食产业综合协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刘萍介绍,近年来,山东积极推动全省粮食产业经济健康发展,通过坚持培树典型带动发展、强化顶层设计引领发展、狠抓项目落地推动发展和深化交流合作促进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接下来,山东将持续加大对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落实好全省“十四五”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李兆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