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臭水塘”变鱼塘,集体创收有名堂
2023-11-07 08:59:15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原来这块区域是个废弃的坑塘,坑里面全是垃圾和杂草,一到夏天全都是蚊虫,大家都是绕道走。现在通过改造,发展坑塘养殖,不仅美化了村内的环境,还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说到位于村西北的坑塘时,庆云县中丁乡徐家村村民张兆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废弃的坑塘变身成养鱼塘。
张兆晏所说的村西北坑塘,占地近50亩,多年来一直闲置。2022年,通过开展“三资清理”,明确此处坑塘归村集体所有,但由于没有合适的项目一直未合理利用。
“像这样的旧坑塘我们全村大大小小有好几个,大的十几亩地,小的几亩地,就这样闲置太可惜啦。”徐家村党支部书记李明海表示,凭借村里的能力开发,又有诸多困难,“只能借助管区或者乡镇的力量。”
为改善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增加村集体增收入,中丁乡第四管区成立了渔荷水产党建联合体,抱团发展。
明年5月徐家村养鱼塘就能收获了。
“我们第四管区包括徐家村在内有6个行政村,大大小小坑塘加起来有十几处,想要实现合理开发利用需要群力群策。”中丁乡第四管区主任侯洪亮介绍,该管区整合联合体内资源,邀请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在外返乡人才和村民代表共同讨论坑塘治理的方向。
今年年初,在中丁乡党委的帮助下,第四管区以徐家村为试点村,积极通过多方筹措资金整治村内环境,并以党建联合体的名义与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合作,正式开展‘臭水塘’变鱼塘的项目。
坑塘整理好后,徐家村一开始想通过竞价发包的方式交给农户管理运营,但是考虑到个人经营的风险较大,万一亏本,坑塘会再次面临无人可管的境地。
鱼群黑压压一片跃出水面吃食。
“后来,我们决定在徐家村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养殖合作社,采用村集体以集体资产入股、村民以技术或资金入股的模式,解决了资金短缺和群众参与度低的问题。”侯洪亮说。
为维护坑塘治理长期和水产养殖的效果,徐家村为每个塘都找到了塘保姆,参与管理。这一模式,不仅使弃置的坑塘得到了有效利用,还改善了村民人居环境,增加了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可谓是一举多得。
养殖效益按照股份每年进行分红,村民资金入股每100元算一股,村集体占10%的股份,塘保姆除了自身的参股外还有产量激励股,提高生产积极性。
徐家村的塘保姆徐庆祥老人。
“今年5月份村里共计投了6万余尾鱼苗,明年五月份就能收获。”李明海说,目前看养殖情况良好,据初步测算,第一年收获后将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5余万元,村民每股可分红400余元。
“下一步,全乡28个行政村在坑塘治理上借鉴第四管区经验,进一步探索整治长效机制,推动全镇坑塘管理向精细化迈进,坑塘通过合作社自营、租赁承包等方式,发展草鱼、鲢鱼养殖,开发垂钓、休闲采摘、农家乐等项目,村民畅享‘净、绿、美’,促进生态效益与集体经济增效获双丰收。”中丁乡党委书记郑刚说。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张超 通讯员 马俊良 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