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昌邑市“邑谈即和”工作机制,让群众矛盾“尽付笑谈中”
2023-11-02 09:34:54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在昌邑市,居民们经常会在社区、商业街、小区、城中村发现社区“邑谈即和”主谈人的身影。自从2022年昌邑市打造重点在“谈”,目的在“和”的“邑谈即和”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机制以来,主谈人们身兼维护社区和谐稳定的重任,每天的工作不是在工作室调处矛盾纠纷,就是在大街小巷来回穿梭,排查各类矛盾,解决各种突发状况。
去年夏天,迎禧社区的徐先生因租用的仓库水管破裂导致货物浸湿无法按期发货,就损失赔偿问题与业主矛盾升级,来到“邑谈即和”工作室说理。不到10分钟,双方的矛盾就得到化解,这让徐先生对调解的效率非常满意。
同样的场景也发生在昌邑市某工地门口,一群农民工因工程完工一个月包工头仍未支付工程款问题情绪激动,要去找“大领导”讨要说法,这恰好被正在走访途中的社区主谈人碰到,及时安抚情绪并带领代表来到“邑谈即和”工作室了解事情原委,经过轮番做工作,双方最终签订了调处协议,顺利化解了一起可能引发不稳定苗头的事件。
有理不在腔高,有呱还得慢拉。围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昌邑市打造“邑谈即和”工作品牌,156个实体阵地,让群众打开话匣子,拉呱说事。223名专业谈客,谈心、谈法、谈理、谈情,让矛盾纠纷在笑谈中解决,为提高矛盾纠纷调处的专业度、精准度和整合度,在“邑谈即和”调处中心设置了谈心驿站、谈法驿站、谈理驿站和谈情驿站,分别由心理咨询师、法律工作者、优秀调解员等担任主谈人,充分利用专业优势,为群众答疑解惑,通过“四谈”工作法,切实发挥了“专业力量+社会力量”、“1+1>2”的合力效应,让和谁谈、谈什么、怎么谈有了多种选择,真正让群众愿意谈、放心谈,谈出矛盾纠纷调处的实效。充分实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
“邑谈即和”是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新气象,其实这“邑谈即和”的“邑”不仅代表昌邑,也可以延伸为“一”、“毅”、“e”、“议”,既代表了一心为民的初衷、一揽子调处的服务理念、敢啃硬骨头的韧劲和魄力,又代表了信息化和时代性,为老百姓搭建了可以畅所欲言的平台,真正让矛盾纠纷那些事都付笑谈中。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通讯员 刘琦英 孙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