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美德山东|斜庄有“正气”,移风又易俗

2023-10-17 10:22:00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中秋时节,草木仍盛。在济南市济阳区济阳街道,黄河大堤西侧的庄稼地边上,朝阳村生态公墓就坐落在绿叶掩映之间。“墓园先期修建了300余套墓穴。”济南市派驻村第一书记房志国介绍,朝阳村原有326处坟头散落在庄稼地里,通过推动殡葬改革,得到妥善了处理。

这条小路的尽头左拐,便是朝阳村公墓的所在地。

因民居建筑呈西北至东南走向,朝阳村又名斜庄,户籍人口只有700多人。2021年11月,济南市纪委监委干部房志国来到这里,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通过调研走访,房志国发现村居周围分布着大片烂树林子和多处臭水塘子,庄稼地里散乱随处可见。“在爱心企业大力帮助下,我们连着干了100多天,清理了烂树林子、改造了臭水塘子,整出来130多亩地。”房志国介绍,修建乡村公墓的土地就是从这中间划出来的。

朝阳村第一书记房志国正在查看作物长势。

在农村,将埋葬先人的坟头起在田野间,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做法。规范乡村殡葬行为,说出来不易,做起来更难。

与村“两委”统一思想后,房志国决定从村里的老党员入手做工作。一番沟通下来,78岁的老支书董仪德同意配合,愿意出面做其他老党员的工作。

为了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保障群众利益、规范开展工作,房志国和村干部们一起学习了解相关政策,并邀请民政部门到村指导。同时,他们还成立了工作专班,对村中散布的坟墓进行调查统计,统一编号登记、拍照留档,形成了《朝阳居散埋坟墓整治流程》和相关基础资料。

随后,工作专班和村红白理事会成员,进到各家各户,聊政策、讲道理,做思想工作。房志国还提出,公墓选址由村里老人们商量确定。“找个自己中意的好地方”,无疑给推进工作又加了一把力。

朝阳村公墓的规划、建设等充分发动了村民参与。

2022年春节过后,经过一个多月的酝酿沟通,乡亲们达成了共识。经过村民大会上的多次商讨决定,朝阳村生态公墓枕着黄河大堤修建。“墓园规划占地6亩,先期建设一半,计有300多套墓穴。”房志国介绍,全部采用卧式墓碑,并进行园区绿化。

2022年清明节,朝阳村生态公墓正式落成。本着村民自愿原则,26处坟头迁入公墓。“整个过程基本顺利,得到了大伙的理解和支持。”董仪德说,“移风易俗是好事,现在村庄的环境也板正多了!”

朝阳村老党员董仪德曾担任的村党支部书记。

一年多过去了,逢清明节、中元节等日子,给先人迁了坟的乡亲都会自觉前往公墓祭奠。而朝阳村规范殡葬行为的做法,也得到了上级民政部门的充分肯定,并入选典型案例。

9月12日,站在墓园的小道上,房志国顺手薅去雨后路边冒出来的杂草。“村里雇了个村民管理公墓,不给钱但可以在另外3亩地上种庄稼。”他望向眼前的大片青纱帐若有所思,“公墓咋管咋用,相应的章程还得不断完善……”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边良 见习记者 安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