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名印迹|三德范庄村:以《论语》中“智、仁、勇”命名的古村落

2023-08-12 09:11:24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在济南市章丘区文祖街道,齐长城边,有一座传统古村落。村落东西南三面环山,北临平原,巴漏河自南向北穿村而过,古迹众多,这就是距今有数千年历史的三德范庄村,全村常住居民达7000余人,是齐长城沿线比较大的村落之一。

三德范庄村。

走进三德范庄村,处处都能感受到古朴的韵味,古宅古树,脚下斑驳的青石板路,路上留下的马踏车压的深深痕迹,无不在诉说着这里曾经的繁华。

据了解,三德范庄村一带,自春秋战国时,就是齐国边境上的一座重镇,处于齐鲁交通要道之上,与章丘区其他山村不同,这里巷陌纵横,有“一街十巷”之说。“一街”指的就是这条连接济南、淄博、莱芜的齐鲁古道。齐鲁古道穿村而过,作为中轴线将三德范庄村各部分连成一个整体,中轴线上三座庙宇排立,玄帝阁镇居中心,禹王庙、泰山行宫峙立南北,齐鲁古道在泰山行宫处分为东、西两道,形成特有的“人”字形大街,西道通往济南,东道通往淄博。

旧时这条重要的道路商贾云集,车水马龙,繁忙非常,当地有俗语称:“七百骡子八百驴,还有三百闲赶集”。

三德范庄村太平街入口。

三德范庄村到底建于何年月,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据在村庄不远处的皮坡子岭发现的石斧佐证,在旧石器时代可能就有人在此居住了。后来,经考古专家对村庄附近的几处遗址考证,证实可能西周时期就有人在这里定居。而三德范庄村人口壮大,则是源于明初。《三德范庄志》中记载:明初,因花子军之乱,版籍虚脱,本邑之民十有九迁自河北直隶真定府枣强冀州。

三德范庄村古街。

三德范庄村曾用名很多,据《三德范庄志》记载,三德范有“三隊反” “三敌反” “三坠反” “三推饭” “三顿饭”之称。玄帝阁上端有块石刻“三隊坂镇”,是村中现存最早的村名记录。三德范党建工作区书记张江说:“据专家考证,这块石刻可能出现在宋代以前,但名称由来没有详细记载,现在较为普遍的说法是三个草木茂盛的山坡组成的村庄,这种解释也比较符合我们村的地形地貌特征。”

除了镶嵌在玄帝阁上的石刻,村南的禹王庙山门两侧立有两块石碑,一块是乾隆五十七年重修禹王庙时所立,碑文中称“三推饭庄”,另一块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重修禹王庙所立的石碑上,则首次出现“三德范”之名。《章丘地名志》中则记载,清咸丰年间,该村兄弟三人取宣扬道德流传后世之义,改村名为三德范,沿用至今。张江介绍,村里其实有一块对村庄名称解释的石碑,可惜不知道在什么年代被破坏了,所以后人就以《论语》中的“三德”解释村名。

张江在介绍石碑上的内容。

三德即“智、仁、勇”,是儒家所提倡的三种德行。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三德”不仅是对村民行为的约束,更多的是一种对美好道德规范的提倡。三德范庄村虽几经演变,村名也几经更迭,但众多的历史印记和众口相传的故事留存了下来,至今影响着村民们。积德行善、合群同力、和睦相处这些美好的品德蕴藏在村名中,也体现在村庄角角落落的历史古迹里。

岁月变迁,光影流转,这座古老的村庄依旧焕发着勃勃生机。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王萌 通讯员 王钰 韩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