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他调解了30多袋“矛盾”

2023-06-01 13:48:56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杨门楼村村委办公室墙上,一面“流动红旗”格外显眼。这面红旗自今年1月份挂上,还没摘下来过。“元旦前全镇收环境卫生费,我们村不到一天就交齐了,镇上给挂了‘流动红旗’。”金乡县兴隆镇杨门楼村党支部书记杨代启说。村里矛盾少、民心齐,村党组织有威信,很多事干得很快。

杨门楼村矛盾少,和村支书杨代启有很大关系。1999年,由于村里矛盾重重,在外经商的杨代启被选任为杨门楼村党支部书记。刚上任的杨代启就是从理顺村内矛盾入手的,“1999年5月份上任,8月份就成功调解了第一起村民纠纷,当时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杨代启说。他慢慢喜欢上了矛盾调解,因为看到双方握手言和,心里满满的成就感。

从1999年第一次调解开始,杨代启就留下调解相关材料。

为做好调解工作,杨代启还啃起了法律、心理等专业书籍,每天晚上睡前半小时就是他的学习时间,床头的民法典和交通法等专业书已被翻得泛黄、卷页。“调解不是当个和事佬这么简单,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警人。”杨代启说。想调解好矛盾,不仅要摸清双方的矛盾脉络、家庭环境、性格喜好,还要对涉及的法律知识了如指掌,有时甚至需要一些“心理战术”。

杨代启现场调解矛盾。

几年前,杨代启接手了一个交通事故案件的赔偿调解工作。他来回调解了一个月,双方的赔偿意向金额已比较接近,但就是谈不拢。于是,杨代启让被告尽可能凑齐几十万元现金,带着钱和原告直接谈,最后双方决定互让一步,竟真谈成了。

“这就是人的心理,看到即将到手的东西,就不想让它跑了。这个事法院判了,但被告无力支付百万赔偿,法院也找不到可执行的东西,这么多年原告都没拿到钱,若不用这个办法,双方就会一直僵下去。”杨代启说。矛盾本身是错综复杂的,并不是非黑即白,所以调解矛盾就是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让双方互相让步又能互相接受的过程。

24年间,杨代启调解的案件已有800多起,代写法律文书400余份,解答法律咨询1万余人次。从原先泛黄的手写和解书,到现在打印的规范化和解协议,20多年积累的几百份调解卷宗已装满了30多个档案袋。厚厚的档案袋一个个叠起来像座小山,被锁在村委大院矛盾调解室角落的橱柜里。这些被封装起来的“已调解矛盾”,不仅让杨代启成了法院特约调解员和“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也换来了杨门楼村今天村民齐心的局面,还让当地的矛盾调解工作走到了台前。

杨代启矛盾调解的其中一部分卷宗。

2018年,兴隆镇成立了杨代启工作室,以杨代启为“领头人”,将网格员、蒜大姐、管区书记、新乡贤等团队融入,组建“杨代启调解带领分支调解员示范队”,专门化解周边群众矛盾。此外,杨代启还结合实际矛盾纠纷调解经验和各类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探索总结出一套贴合农村基层实际的“杨代启村级调解七法”——婚姻家庭纠纷靠感情疏导法,合同纠纷靠相似判例释明法,邻里纠纷靠换位思考法,土地宅基地纠纷靠借力帮助法,损害赔偿纠纷靠息事宁人法,群体性矛盾纠纷靠各个击破法,疑难复杂纠纷靠借力联调法。

杨代启喜欢翻看老卷宗,总结经验。

“基层矛盾调解工作做得好不好,不在于调解工作室的门面装修的好不好看,而在于调解员的综合素质高不高,因此要做好基层矛盾调解,关键在于重点培养调解员,在于走进群众。”杨代启说。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祝超群 通讯员 王伟 樊宣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