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经济成为群众增收好途径

2023-03-29 16:03:00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今年,“庭院经济”首度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明确提出“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小庭院正在释放大潜力。

“咔嗒、咔嗒......”3月27日,在邹平市黛溪街道韩坊村的一户农家小院里,传出一阵阵有节奏的织布声。推开门,村民张芹正坐在门口的织布机前,双手娴熟地投送着梭子。一把已经磨得发亮的木梭子,在上下两排棉线中来回穿梭,让人眼花缭乱。每穿一次梭子,随即踩下织布机的踏板,循环往复,交错间,棉线被织成一寸寸的布匹。

今年62岁的张芹,从18岁就开始跟着母亲学织布,这台织布机也是她从娘家带来的。“现在,家里的地都流转给了村上的合作社,不用管就有钱拿,平时没事我就在家织织布,即能打发时间,又能增加收入。”张芹说。“小庭院”变身成增收“经济园”。

走进村民王秀兰的家,小院里的老式织布机格外显眼,织布机旁叠放着她刚织好的布。“屋里坐,屋里坐。”她连忙招呼记者。屋内的沙发上,一摞摞织好的布,码得整整齐齐。“像这样一个2.3米的老粗布床单能卖120块钱,去年我就挣了6000多元!王秀兰开心地说,之前,她看到别人织布觉得新鲜又好玩儿,自己也心痒痒,就跟着学了起来,没想到还能挣钱。

正在织布的王秀兰。

王秀兰织的布。

“现在,我们村有30多名妇女,利用空闲时间,在自家小院里织布,实现灵活就业的同时,还为家庭增加了一份额外收入。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对庭院经济的引导和支持,把村里的留守妇女都组织起来,发展特色织布坊,带动更多农户增收。”韩坊村党支部书记王强说。

这是邹平市发展庭院经济的一个缩影。在码头镇边家村,春日午后,温暖的阳光洒落农家小院。年近古稀的朱希宾老人和两位邻居坐在门廊下,在编篮子。“这一个小篮子我能赚30几块钱,多亏了镇上组织的培训班,即学习了一门手艺,又挣到了钱补贴家用。”朱希宾笑得合不拢嘴。

朱希宾在编篮子。

据了解,2022年,码头镇引进草柳编项目,在镇上举办培训班,免费教村民草编手艺。“马头镇是一个传统的农业乡镇。现在,大部分村民都把土地流转了出去,很多中老年人都赋闲在家,没有活儿干,也没有额外的经济来源。”码头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刘倩说,于是,他们就开始考虑以庭院为载体,发展庭院经济,帮助村里的闲散劳动力就业,让他们不出村不离家就能有收入。经过多方考察,最终选择了草柳编特色手工项目。它投资少、成本低、上手快,适合村里的闲散劳动力。

朱希宾编制的草柳编工艺品。

“从去年10月开始,已经先后组织了两场培训,有80多人报名参加。村民编制好的成品,有人专门收购、销售,或者他们也可以自己卖,没有后顾之忧。现在,我们正在建设金马手造基地,基地建成后,会定期、免费给大家培训,也希望能带动更多群众参与进来。”刘倩说。

做手工、办民宿、卖土特产......如今在邹平,农家庭院扮演起更多角色,成为群众增收的好途径,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王萌 通讯员 李晓伟 李宣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