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返乡带头种蒜黄,带出一个“黄金产业”

2023-03-29 13:41:00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3月5日,在冠县东古城镇平村的蒜黄大棚里,几个工人坐在小马扎上,一手薅住蒜黄,一手握刀将蒜黄齐根割下,随后捆作一捆,整齐码在筐里。棚外,蔬菜经纪人已将厢货车开到跟前,等着装车发货。

村民在收割蒜黄。

冠县大蒜种植面积达8万亩,主要集中在东古城镇和斜店乡。近年来,当地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产业化、特色化、规模化上做文章,把大蒜、蒜黄等特色种植产业作为农民和集体增收致富的主抓手,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有大蒜种植传统,为东古城镇发展蒜黄产业奠定了基础,而蒜黄种植带头人刘朝虎的回乡,真正让蒜黄产业发展成富民强村的“黄金”产业。

今年44岁的刘朝虎是东古城镇郭安堤村人。1997年,18岁的刘朝虎就跟着同乡去北京包地种蒜黄。然而,随着首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刘朝虎的种植基地一再搬迁,离蔬菜交易市场越来越远。离乡日久,营生难做,刘朝虎归乡之情日益强烈。

“如今家乡发展日新月异,回乡创业有更多优势,这里产业基础好、政策扶持好、市场前景好。”刘朝虎说。东古城镇有40多年的大蒜种植历史,形成了沿漳卫河一带以安堤为中心的4万亩大蒜生产基地;东古城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拉长产业链条,大蒜相关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大;东古城镇地处山东、河北交界地带,周边地区市场大,不愁销路。

2020年,刘朝虎返乡成立鑫盛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100多万元在平村建起28座可控温的高标准蒜黄种植大棚。

村民在收割蒜黄。

不同于别人把蒜黄种在地窖里,刘朝虎把蒜黄大棚建在了地面上。“外层用水泥浇筑,里面可智能控水、控温,蒜黄在温暖的环境下才能更好地生长,最好控温在25—27℃,等长出蒜苗之后再适当降温,控温在18—22℃。每天还要勤喷洒水,保证一定湿度,这样蒜黄才长得好。”刘朝虎说,普通蒜黄窖只有9月至次年2月可收蒜黄,而有了智能控温高标准大棚,他种植的蒜黄20多天就能割一茬,一年四季几乎不间断。

“在普通蒜黄窖里,1公斤蒜产2.4公斤蒜黄。由于温度、湿度控制到位,咱的智能蒜黄大棚里,1公斤蒜可以产出3公斤蒜黄,产出率比普通蒜窖提高了25%。”刘朝虎粗略算了一笔账:这28座棚每年能割十几茬,每座棚每茬能收1500公斤以上的蒜黄,按每公斤6元估算,除去囤蒜、水电、人工等费用,每年能赚100万元左右。

蒜黄产业成为平村致富产业。

如今,在鑫盛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带领下,蒜黄种植渐成东古城镇特色农业产业,产品畅销北京、上海、河北、河南等省市市场。“单靠种植蒜黄,全村每年可实现利润数百万元,蒜黄种植产业现在已成了强村富民的‘黄金’产业。”平村党支部书记孙振云说。

据了解,目前东古城镇蒜黄种植面积达700余亩,年产值达7亿元,还建设了冷库等配套设施,初步建成了蒜黄生产、包装、冷藏的产业链条。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祝超群 通讯员 许永飞 陈子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