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新语|社会资本下乡,不要与职业种粮人争利

2023-03-17 17:18:48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去年开春以来,小麦价格一直保持高位,这让很多种粮大户劲头更足了。不过,最近一些种粮大户却出现了新的担忧,那就是接下来土地流转费用可能会面临上涨,这将进一步挤压他们的种粮利润。

眼下,在一些地区,一些社会资本看到粮食价格走高,开始着手下乡流转土地,甚至出现了多家资本同“抢”一块地的情形。这种情况下,土地流转费用自然水涨船高。按理说,流转费涨跌是个市场经济问题,应当尊重,但如果任由资本下乡“跑马圈地”,则容易产生与农争利的情况,既不利于粮食生产,也会损害农民利益,需要引起足够的警惕。

乡村振兴离不开社会资本的参与。资本下乡,往往可以带来先进的农业技术、管理理念等,还能吸纳农民就近就业,对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乡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城乡融合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也要清醒地看到,资本具有逐利性,由于种粮收益较低,资本大规模流转土地,会产生粮食产能下降、“非粮化”“非农化”等风险。

隔行如隔山,规模化农业生产也是有较高门槛的。比如在粮食生产过程中,既需要较高的种植管理技术,随时应对出现的病虫草害、异常天气等情况;又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及时预判市场走向,适时调整品种结构;还要有较好的管理和组织协调能力,在产前、产中、产后,生产、流通、销售等诸多环节中管好人财物。绝大多数社会资本其实是种粮的“门外汉”,如果贸然大面积圈地,既不能种好粮,也不一定能盈利。近年来,不少地方都出现过资本下乡一两年后,由于不能盈利而“跑路”的情况。

与此相对的是,各地一步步成长起来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掌握着丰富的农业技术,熟悉市场情况,农机具比较齐备,不管粮食价格高或低,他们多年一直坚持种粮,将种粮当成职业,成了本乡本土粮食生产的标杆和“领头羊”。可以说,保障这些职业种粮人的种粮积极性,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粮食价格上涨后,针对资本下乡积极性高涨的情况,相关部门要采取措施,防止他们盲目追求土地流转面积,贪多嚼不烂,出现粮食产量和效益下降的情况。目前,相关部门也在采取行动。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完善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加强资本下乡引入、使用、退出的全过程监管。2022年底,山东省也发布了《山东省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通过流转取得土地经营权资格审查、项目审核和风险防范管理办法》,其中明确提出,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在乡(镇)域内单次流转土地经营权面积50亩(含)至200亩,由乡(镇)人民政府进行资格审查和项目审核。单次流转土地经营权面积超过200亩(含),由县级人民政府进行审查审核。

其实,社会资本下乡除了直接种地之外,参与农业生产、农村发展的空间还是非常广阔的,既可以是种子、化肥等上游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也可以是中间环节的耕、种、管、收等社会化服务,还能在下游农产品的收储、运输、加工等各个环节。资本下乡后,如果不与职业种粮人争利,而是双方相互“借力”,最终就能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评论员 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