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野人间|0.31平方公里的“全科医生”

2023-02-28 15:12:24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编者按

今天起,《乡野人间》栏目正式和您见面了。

我们会用镜头和文字,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乡野”。

这里有人欢笑,有人哭泣;有人走进,有人离开;有深深地眷恋,也有浅浅地彷徨……

他们的故事,可能很平凡,但却足够有力量!是行走在乡间田野中一个个奔忙的身影,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征程中,一串串奋斗的足迹。

记录这些悲欢离合、酸甜苦辣,是乡野,亦是人间。

时值二月,初春的海岛仍然有些清冷。

钟表在嘀嗒声中刚刚划过六点,岛上的草木还没苏醒,海草房上的烟囱还没飘起炊烟。

一个瘦削的身影已在岛中的小路上穿梭,些许凛冽的海风吹拂着白色大褂,同时雕刻着他脸上深深的皱纹。

他叫孙德连,是荣成市鸡鸣岛上唯一的乡村医生。

海岛不大,只有0.31平方公里,唯一的村庄,也叫鸡鸣岛村。

这里,是孙德连工作的地方,也是他的家和故乡。

孙德连已年过古稀,脸上布满皱纹。

因病结缘,十几岁立志从医

“我能干医生这个活,是因为小时候有人救了我的命。”

时至今日,孙德连说起自己从医的初衷,仍然感慨万千。

孙德连在鸡鸣岛上出生、长大,成家、立业。这座小岛四面环海,景色优美,但也面临交通不便、缺医少药等问题,尤其在那个物质资源匮乏的年代。

“我小时候,这里还没有被开发,没水没电……”孙德连说,“别说得重病,感冒发烧都有可能危及生命。”

那是1964年,孙德连突发急性肠胃炎,上吐下泻,高烧不退。父亲抱着他在岛上找了很多人,用了很多方法也没能治好。那两天海上风浪太大,无法开船下岛。眼看着年少的孙德连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家里人几乎绝望。

走投无路时,岛上的军医知道了这件事,把孙德连接到了驻岛部队的医务室。

孙德连回忆说,他当时已经发烧到意识模糊,朦胧中看到一个穿着白衣的身影,喂他吃药,给他治疗。

再醒过来时,孙德连已经躺在自己家中。康复之后,他满脑子就想着一个念头——长大后我要当医生,在岛上治病救人!

1966年,荣成开办了龙须岛渔业卫生训练班,15岁的孙德连得知这个消息后,毅然决然下岛报名学习,成了训练班中年龄最小的一名学员。回村后,孙德连就开始背着药箱在村里到处跑,在岛上每看一个病人,就回来马上翻书比对、研究相关的医学知识,有不明白的病情,就去找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习。

往后几十年里,孙德连取得医学大专文凭、通过乡村医生考试、在埠柳镇中心卫生院进修……通过各种学习,孙德连掌握了内科、外科、五官科、妇产科等多项医疗知识,成为了鸡鸣岛上的“全科医生”。

卫生训练班毕业合影,前排右一为孙德连。(资料片)

生死时刻,救人与时间赛跑

岛上唯一的卫生室,建在鸡鸣岛中央。海岛上人不多,除了旅游旺季,大多时间祥和平静。

孙德连的家离卫生室不到200米,没有特殊情况,他每天早晨七点到卫生室,下午五点半回家。但如果有“特殊情况”,他都是随叫随到。

去年夏天的一个病例,孙德连至今回想仍然感到很紧张:“当时感觉嗓子都冒烟了。”

那天夜里11点左右,刚刚入睡的孙德连被一通电话惊醒。

“叔,出血了……”电话那头还没来得及说姓名地址,就挂断了。

孙德连赶紧起床,脑海中思索着电话中的语气,确定是独自在村里经营渔家乐的一名外地商人老九。他跑到卫生室,顾不上穿白大褂,提上药箱,一头扎进漆黑的夜里。

进门一看,满地是血!“情况不妙!”孙德连定了定神,顺着血迹快步往里走。

眼前的老九斜靠在门框上,满头满脸全是血。来不及询问情况,孙德连迅速动手止血,并判断出血点:在太阳穴附近,应该是颞骨附近的颞动脉被割断了。“得赶紧送出岛,晚了就会因为失血过多死亡。”

刻不容缓!孙德连拨打了120,再联系船工找船,“这里有个紧急病号需要运出去!”

紧接着,孙德连喊起周边邻居,坐上拖拉机,就往码头奔去。

夜里风大,船在海上来回晃得厉害,孙德连用尽全力抱着老九的头,但鲜血还是从手指缝中渗出来,自己身上早已血红一片。

十几分钟后,船靠岸。孙德连迅速把伤者抱上救护车,条理清晰地向急救医生交代了详细的受伤情况,陪着老九到了医院。直到看到病人顺利推进病房。他才算松了一口气。

后来,老九在荣成市人民医院得到了及时救治,死里逃生。

老九康复后回岛感谢孙德连,连声说道:“多亏了你,要是再晚五分钟,我就有可能回不来了。”

孙德连和妻子一起吃饭。

医者仁心,守岛56年

“看我现在的身体条件,干一年是一年吧。”孙德连梳了梳花白的头发,笑了一下说。

孙德连在岛上做“全科医生”已经56年了。作为一名医生,他了解自己的身体。

虽说眼下身体还算硬朗,但难免有些小毛病。即使这样,他每天还是会去巡诊,挨家挨户查看几位老年慢性病患者,同时负责岛上全部居民的全科医疗。

这一辈子,他很少下岛,为数不多去城里的机会,也是给自己看病。

孙德连的女儿在荣成市里定居,非常挂念岛上父母的身体情况。

2021年,孙德连患上过敏性哮喘,和老伴一起下岛在女儿家住了七天。虽然身在岛下,但心里还是惦记着村里的老人。在女儿家养病过程中,孙德连还会抽空上岛送药。

而这些,孙德连的老伴周月香看在眼里,更疼在心里。

周月香是从岛外嫁过来的,两人携手相伴已经有五十多年。说到孙德连,周月香总是有些埋怨。但嘴上说着孙德连老不着家,早晨还会给他准备丰盛的早餐,半夜不睡等着他出诊完回家。

“他为村里服务,我就服务好他。”周月香说。

周月香口中的“服务”,不仅仅是为人看病,村里的大事小事,都离不开孙德连。

孙德连是岛上的“能人”,修水修电开拖拉机盖房子他都会。他还是个热心肠,村里谁家有了问题,他都会去帮忙。在岛上开渔家乐的村民孙青松说,经常看到孙德连一大早开着拖拉机在岛上来回跑,前两天刚帮村里疏通了自来水管道。

对于这些活,在孙德连看来都是举手之劳,他愿意干,也不抱怨。

“从小到大,在岛上和父老乡亲接触时间长了,产生了很深的感情,突然不管这些村民,心里总感觉是不道义。”孙德连也曾想过下岛定居,经过再三考虑,他还是决定留在鸡鸣岛上,尽好自己的一份力。

孙德连说,他还管理着岛上的灯塔,也最喜欢去那里看海。夕阳落下,灯塔亮起,孙德连的身影忽明忽暗。

灯塔照亮了大海,而孙德连照亮了0.31平方公里的鸡鸣岛。

孙德连在鸡鸣岛村卫生室门口。

【记者手记】

采访孙德连,记者用了3天时间,因为他太“忙”了。

他会在早晨6点去帮村民修水管,也会开着拖拉机去帮村里拉水泥,还会在码头上和工人一起修电缆。哪怕跟着他去巡诊的时间里,记者都插不上嘴,因为他在全神贯注地给村民看病问诊,实在不忍心打扰。

看得出来,孙德连习惯了这些“忙”,也“忙”起来不觉得累。这种习惯,像是刻进他骨子里的条件反射,只要村民有需要,他就会出现在最被需要的地方。

守岛56年,2万多个日夜,孙德连大半辈子的时光都在这里。于是,在记者的请求下,孙德连和他背后的卫生室,一起在镜头中定格。

孙德连说,这是他为数不多的“合照”。

策划:任鹏 

执行策划:兰姬慧

采制: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李新宇 刘晓续 刘志浩 通讯员 于淼 林巍强 秦先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