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古村书记新年新愿望:带更多绣娘“绣”出好日子

2023-01-13 09:16:36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今年是兔年,绣的小兔卖得特别多。”

“我们有点空就绣,绣的不够卖的。”

……

1月10日,腊月十九,巨野县核桃园镇前王庄村的绣娘们格外忙。她们聚在村里的石寨古村手工艺品厂(以下简称手工艺品厂)里,绘底样、走针线,加紧制作近日来紧俏的刺绣产品。厂内,绣花针上下翻飞间,一幅幅精美的刺绣作品诞生;厂外,这些刺绣很快引起了游客们的注意。

手工艺品厂里,绣娘们越忙越高兴。

村党支部书记王希成介绍,前王庄村是个有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因100多幢石头建筑保留完好而有“石头寨”之称,而古老的刺绣工艺几乎与古村“同龄”。王希成今年63岁,在他儿时印象里,“石头寨”妇女个个善绣,尤其是绣的虎头鞋、虎头帽等,结实又漂亮,但因为缺乏销售渠道,只是绣来赠与亲邻,难以变现。

“石头寨”前王庄村(资料图)。

“这里有好的手工艺,却没有找到市场。”王希成说,2019年是对他来说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退休返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发现随着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古老的手工艺缺乏传承;也是这一年,“石头寨”被授予“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旅游的“东风”吹来,吹动了王希成的心思——在古村建立起手工生产线规模生产,借助乡村旅游进行销售,把古村的文化根基守住。

王希成(左)。

想把手工艺者留在家里,并不容易。“绣这些哪有去外面打工挣得多?”在王希成的动员下,村民们意识到可以靠出售手工绣品赚钱,却不相信能借此获得满意的收入。

“我个人提供场地、工具和原料,卖的钱全归你们,咱试一段时间,万一能行呢?”王希成用真诚打动了20多位村民,2019年6月,他腾出自家半个院子并投资30余万元,建起手工艺品厂,添置绣架、绣布等,同年8月,前王庄村第一批绣娘“上线”。

“刚开始这里多数是我们上了岁数的,只会绣些‘老手艺’,虎头鞋、肚兜之类,上面绣上花、喜鹊等。”60多岁的樊秀兰是首批绣娘之一,见证了这个小“团队”的发展,她说,由于村里四面八方的游客多,见了稀罕,在村内销售量还算稳定;绣娘们第一次尝到靠刺绣赚钱的滋味,愈发在质量上精益求精,慢慢地,手工艺品厂与省内外一些旅游景区也有了合作。

绣娘们开始用双手创造美与财富。

绣品布老虎,轻巧精致。

“有一次,我们接到了景区订单,要求的图案很是新奇,了解后才知道是当下流行的卡通图案。”王希成陷入了思索之中——有精湛的技艺手法,还需要能跟上潮流的设计,只有本土民族特色中融入更多现代元素,才能让这些手工绣品走得更远。

绣品有吉祥之意,在村中旅游点卖得不错。

于是,王希成从县城请来了“设计师”——美术老师刘秀梅,每逢周六周日,与绣娘们根据订单与市场交流切磋,进行思想“碰撞”,刘秀梅设计出图纸,由技艺精湛的绣娘负责打样。同时,找出手法最好的三位绣娘,按照“老带新”模式,培训新加入的成员,让绣娘“团队”越发壮大。“有意加入者,我们都负责教,好让这门手艺传下去。”王希成说,手工艺品厂的绣娘已超过30位。

目前,前王庄村的刺绣及衍生品,获评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成为当地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并承接“私人订制”绣品业务,还与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年创造产值近100万元,带动村民人均年增收3万元。

手工刺绣虎头鞋等。

从加入了手工艺品厂以来,30多岁的归玉梅再也不用出去打工了,孩子的欢声笑语又日日萦绕在耳边,她说:“拿着按件计费的工资,还能领走坐在家里绣,挺好。”

手里绣着兔年的吉祥图案,绣娘们期待着更幸福的新生活,王希成又在思索了——他想“玩明白”电商,将绣品“搬”到网上宣传、销售,那时,老手艺将迎来更美好的未来。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周桐 通讯员 蒋晨曦 满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