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报纸头条|废旧校舍变身乡创工坊,助力乡村青年创业

2022-11-28 13:59:53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贾田田在卜庄镇侨乡乡创工坊成立了草编工作室。

今年11月初,“90后”的返乡大学生贾田田完成了她回村创业后非常有“里程碑式的”一件事——在老家的村头开办起了自己的草编工作室。

“这个地方就是我小时候上的小学,现在重新整修,成了我创业的工作室,有种特别的感情。”昌邑市卜庄镇田田草编工艺品工作室贾田田告诉记者。

贾田田所说的“小学”,是之前昌邑市卜庄镇侨乡小学,2016年迁建搬走,原校址一直荒废不用,年久失修。

“有的房子破损严重,有的地方草长得跟人一样高,附近村民在里面养鸡、放羊。”卜庄镇任家社区党委书记郑亚飞向记者介绍。

庄镇原废旧闲置的侨乡小学通过整修后成为焕然一新的乡创工坊。

今年9月份,为盘活利用废旧闲置的校舍、操场,更好惠及周边村民办事、学习和休闲娱乐活动,卜庄镇党委政府投资打造任家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乡创工坊和乐活广场,并配套建起乡村振兴讲堂、群众大舞台、体育场和篮球场。

贾田田是第一个入驻乡创工坊的乡村“新农人”。

2017年,在烟台当了两年老师的她,为更好照顾家庭,辞职回到老家卜庄镇新胜村,帮母亲一起经营草编产业。

贾田田在工作室介绍卜庄草编的发展史和她经营的部分草编产品。

据了解,卜庄草编的历史由来已久。早期的草编产业,是以家庭为单位,利用当地丰富的麦秸秆和玉米皮等资源,就地取材,主要制作草帽、草篮、坐垫等农村家庭日常生活用品。后来,国家支持发展手工业制品用于出口创汇,通过外贸公司渠道带动乡村草编产业发展。卜庄男女老少在农业生产之余,几乎家家户户加工草编产品,草编成为村民在农业生产收入之外的重要家庭收入来源,形成了草编产业发展最兴盛时期。

“那个时候,胶莱河周边村的孩子,拿起来草绳几乎都能编个家什。”贾田田说。

随着其它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村青年劳动力大量转移,以及草编产品被纺织品、金属及塑料制品等工业制成品的替代,市场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给草编产业发展带来较大冲击。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审美意识的增强,国际、国内市场都对草编这类兼具实用和工艺审美属性的原生态产品需求升温。

贾田田专门在工作室建了直播间,通过新媒体平台宣传推介卜庄草编。

“可是现在除了留在村里的老人,年轻的很少干这个了,我成立这个工作室,一是想与这些老人们把这个‘业余’创收产业做下去,第二个也想把这门传统手艺推广、传承下去。”贾田田介绍,她利用乡创工坊的工作室建起直播间和传习室,通过视频和现场教学展示等途径宣传推介卜庄草编。目前,工作室联系带动周边十多个村、近百名老人加工草编,产品主要通过外贸公司出口。

卜庄镇营子村村民闫瑞庭(左)和老伴任秀芝(右)在家中编草编。

“年龄大了,别的也干不了,在家得空儿就编几个,主要是能打发时间、解闷儿,一天还能挣四、五十块钱,我们老两口就挺高兴。”贾田田的长期“合作伙伴”、营子村村民任秀芝告诉记者。

入驻乡创工坊的不只贾田田,还有专营多肉植物的“80后”前张村村民程德彦。

程德彦在乡创工坊开办的多肉植物店。

“在城里摆过摊、开过店,最后选择回农村老家种多肉,当成事业干。”程德彦介绍,现在她有两万多个多肉品种,运营着快手号、抖音号以及淘宝和咸鱼网店。连同自己老公,另外还有两个志同道合的姐妹,4个人的小团队,今年销售额做到了200余万元。在乡创工坊,她想单独运营一个小株型品类,单棵能卖到25元。“受疫情发货不畅影响,今年销售有点下滑,但相信能越做越好。”程德彦说。

程德彦向记者介绍她培育的多肉植物。

最近,大陆村的大陆纺织和大陆梨枣也入驻乡创工坊。愿意留在农村的年轻人,通过直播带货将当地的土特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

配套建成的乐活广场,也给年轻人们多了一处活动场地,同时给村里增加了活力和人气。任家社区辖13个村,8000多人。年轻人有的来打篮球,有的来跑步锻炼。晚上,南任村的锣鼓队也自发来活动。

卜庄镇原侨乡小学废弃闲置的操场通过整修后成为附近村民休闲活动的乐活广场。

“人气一下就上来了。对于村民的精神状态影响挺大。”郑亚飞说。

为更好提升人居环境,丰富乡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卜庄镇今年还在镇区旁新打造了睦和广场,并计划配套打造职工之家,为卜庄镇的企事业单位提供活动场地。

卜庄镇在镇区旁新打造的睦和广场成为丰富周边村群众文化生活的好去处。

“初衷就是提供更多的公益服务,通过盘活闲置资源,使其‘脱胎换骨’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平台,让当地老百姓能长久受益。”卜庄镇党委书记马梓珺向记者介绍。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任治安 通讯员 董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