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红色“崮”事|英雄泣血守山河,大崮雄壮留英魂
2022-11-17 15:16:14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夕阳西下,金色的霞光照着大崮,也照着崮下的村庄。
大崮位于蒙阴县岱崮镇西南部,四周悬崖拱峙,高约数丈。崮与群山相连,如一个温暖的胸膛,将错落的山村紧搂怀中。
81年前,也有一个温暖的怀抱,母亲将刚刚出世的婴儿搂在怀中,而她们的前方是刑场。这对母女就是抗日英雄陈若克和她出生不足20天的女儿。
“大崮地形独特。整个山南北长5里,分北顶子、二顶子、三顶子三个崮顶,四周是悬崖,易守难攻。八路军山东纵队利用大崮的有利地势,在这里建立起了后方基地。”10月24日,蒙阴县岱崮镇笊篱坪村党支部书记杜连才的讲述,把时间拨回到了烽火连天的抗战时期。
巍巍大崮山。
当时,崮上驻有山东纵队兵工厂、弹药库、医院、粮库和蒙阴县委后方机关等。1940年3月,日军曾派出数千名士兵,妄图夺取兵工厂。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徐向前洞察日军动向,及时发出命令:“大崮山是沂蒙山区的战略要地,一定要坚守,要保护好兵工厂。”根据命令,八路军及时做好了战备,保卫大崮山。
1941年11月4日,日军从蒙阴、沂水等地集中了千余日伪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又一次向大崮山发起进攻。此时,崮上驻有八路军山东纵队大崮独立团二营300多名官兵,山东分局书记朱瑞的夫人、省妇救会常委陈若克带领的部队机关家属,还有山东纵队一旅二团的一个加强排。他们在执行任务返回途中,遇到敌人堵截,也来到大崮山。
大崮保卫战遗址纪念碑就矗立在大崮村前。
日军在包围大崮山后,首先用飞机、大炮对崮顶进行轮番轰炸,然后以数倍于我方的兵力,对守山部队实行分割包围,强攻大崮山。
山上硝烟弥漫,弹片、土石横飞,枪声、炮声、冲杀声交织在一起,响彻大崮山。经过3天的激战,我方伤亡很大。山崮面积大,很难分兵把守,与外界联系早已中断。在日军大规模“扫荡”之时,到处都在战斗,寻求外援已无可能。兵工厂内俘虏来的技术人员趁机叛乱,他们调转枪口向八路军射击,还用绳索将日军拉上崮顶。
笊篱坪村党支部书记杜连才讲述大崮山保卫战的经过。
形势严峻,为保存有生力量,部队决定撤离大崮山。将山上所有仓库和兵工厂炸毁后,部队秘密撤退。陈若克怀有8个多月身孕,此时从崮顶撤下,极度劳累,行动困难。她在大雾中迷失了方向,不幸被搜山的日军发现。被俘后,陈若克被敌人打得遍体鳞伤,两天后,她在狱中产下一名女婴。
在狱中,陈若克饱受身体与精神上的双重折磨。日本人知道她身体虚弱、无力喂养孩子,便把一瓶牛奶送进牢房,希望以此击垮她的精神防线。“陈若克没有屈服,她毅然咬破自己的手指,送到孩子的嘴边,说,‘孩子,妈妈不能让你喝敌人的牛奶,你就吸一口妈妈的血吧。’”杜连才介绍说。
1941年11月26日,陈若克怀抱女儿英勇就义,年仅22岁。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下得山来,一位村民正在遛弯,随身的收音机中传来雄壮的歌声。
村民张在盈正在收拾地瓜干。
与歌声同在的,是沂蒙大地的光荣和梦想。今天的沂蒙,今天的大崮,已足可告慰先烈。
漫步村中,农家院里花香弥漫,家门前菜园齐整,不时有闲坐聊天的村民热情地和记者打招呼,一片祥和惬意。73岁的村民张在盈正在收拾地瓜干,说起现在的日子,朴实的她不知怎么表达,一个劲地直说好。她的老伴公茂法接过话茬说,村里原来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村里办起了农业示范园、蜂产业园和农家乐,大崮村还是当地乡村旅游的样板村……
硝烟远去,和平长驻。沂蒙人民用美好的生活告慰着英灵,用辛勤的劳动延续着英雄们对未来的憧憬。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郭杰 王萌 通讯员 张圣虎 姚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