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崮”事新编·这十年|35公里生产路通果园,449个台阶登崮顶

2022-10-28 16:32:09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9月21日上午,在太皇崮南面的一个山坡上,小井子自然村村民公方喜开着三轮车,向果园运送猪粪。他在这片山坡上有上千棵果树,靠着这些果树,他供一双儿女读完大学。

公方喜正在向山坡上的果园运粪便。

“以前没有路,粪运不上来。”58岁的公方喜说,“去年有了路后,我每次上山,都要拉上一车粪。”果树能用上粪肥,产量和质量都提上来,今年他家产量最好的一棵樱桃树,卖了300多元钱。

这片大山间的小井子、小朱庄、苏庄3个行政村,现在合成一个村,叫联合村。联合村共2187口人,他们在山坡上栽下3000多亩山楂、樱桃,还有花椒、金银花等。

“以前上山没有路,山上收的东西,靠挑,坡大的地方只能背。”联合村村委委员苏元启说。58岁的苏元启是小井子村人,说到上山没有路的难处,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公方喜家的果园在高处,以前采的樱桃靠公方喜往下背,一次60斤,一个下午只能背两趟。

联合村党支部委员徐孝武是苏庄村人,今年60岁。他说,村里年轻人多外出打工,周边山坡高处栽着一些花椒树,没路时,老人爬不动山坡,便雇山外的人来采。山外人来了后,抬头看着山坡说:这活干不了,爬不上去。

今年58岁的朱西华是小朱庄村退休的老支书。在任20多年,他一直想修上坡的生产路。“村集体没收入,没钱怎么修?”他说。

现在,山坡上3000多亩地里,有了70多里长的生产路。生产路连接了每一片果园、花椒园和栽有金银花的地方。村民打药再也不用背着水上山了,也不用靠挑靠背把收获来的东西弄回村了。他们的农用三轮车、拖拉机能轻松开到自家的山坡地上。有了路,村民开始把自家积攒的猪粪、羊粪、牛粪等,一车车拉到果园里。

太皇崮周边的山坡上,秋来时这种场景随处可见。

这三个自然村组成的联合村如今能有这70多里生产路是因为陆浩华,他是联合村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陆浩华今年35岁,他2008年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毕业,在外干了一年监理。其父亲经营一家建筑公司,2009年他便子承父业,回到了这片山区。2018年,陆浩华当选为联合村村主任。2021年4月,他成为联合村的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开始实施在山坡上修生产路的想法。村里没钱,他自己掏。修生产路,不可避免要占到村民的地,要刨掉山坡上的一些果树、花椒树等。为修路,陆浩华开完了党员会开村民代表会,最后决定:修生产路,占了谁家地、毁了谁家树,都不补偿。征求意见书发到每一户,村民都签了字,他们太想有条上山路了。

陆浩华带着人,以方便村民上山生产为原则,划出要修的生产路。路线划好后,等了3天时间,被占地、毁树的村民没有来提意见的。2021年秋后,陆浩华自己掏钱雇来挖掘机,在山坡上挖生产路。每修一条路,都会告诉村民:要修哪条路了,谁家的树谁自己刨;有空闲的村民,可以带上工具,前去帮忙。“最多时有200多村民自带工具上山帮着修路。这让我在修路时,节省了人工费用。”陆浩华说,“修这些生产路,人工费只花了我2万多元。这也说明,我带着党员干部干的事,正是全体村民所盼的事。”

陆浩华。他脚下是他修的登崮台阶,身后是太皇崮。

说到陆浩华修路,村民说起一条通向太皇崮的路。太皇崮下的山坡上,村民栽满了果树、金银花等,没有上坡路。崮四周的农民年除夕、年初一有上太皇崮祭奠英烈的习惯。上坡的土路难走,登崮的山道太窄太危险。2012年,陆浩华投资300多万元,硬化了5里多山坡路,与山坡路相连着的,是449个登崮台阶。这些台阶以条石铺成,石上用水泥抹平,直达太皇崮顶。修这些台阶时,条石、水泥、沙子,都要靠人工背。当地人手不够,陆浩华便从外地雇来70多人。

从回到这片山区,陆浩华做了更多的事。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帮助支持下,他让三个自然村有了路灯;他把出村的土路拓宽硬化了;他让包括联合村在内的五个自然村吃上了自来水,从此告别了压水井和肩挑水。有细心的村民大体算了一下陆浩华这些年来用于改善联合村生产、生活上的投资,已超过500万元。

2022年秋天,陆浩华带着村里的党员干部,在村周边的山坡上一遍遍地走着。山坡上有了路,如果再有水,联合村的3000多亩山坡地,年年会给村民带来更多收入。“山坡的果树能浇上水,我们这个纯山村就有了振兴的希望和基础。”陆浩华说。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孙成民 周桐 通讯员 杜爱峰 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