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红色“崮”事|聚粮崮下打土豪,耄耋老人忆风暴

2022-09-20 15:37:18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临朐县九山镇西北10公里,有个海拔500多米的聚粮崮,相传为齐国筑齐长城时的屯粮之所,也传为山下百姓躲避土匪战乱的安身存粮之地,故名“聚粮崮”。聚粮崮四面斗绝,峭壁如劈,自上俯视,叫人神栗,崖下仰望,令人目眩;而崮顶平阔,百亩有余,青翠欲滴,树冠相接。

秋日的聚粮崮山果飘香,常有村民循着密林小道上山采收山楂、板栗。聚粮崮脚下有花龙潭、于家沟、龙响店子等十多个村庄,如今村民靠着山腰的山货已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日子”。

聚粮崮四周陡峭险峻。

百年前,聚粮崮周边常有匪患,近山村民无奈登崮据守,依为避乱之所。后来,聚粮崮被土匪设计攻破,其后十余年各路土匪相继盘踞于此,掠人勒赎,祸害乡里。花龙潭村就在聚粮崮脚下,村民受害颇深。

“当时土匪常下山抓人,村民凑不够钱赎人,就会被扔下悬崖。”87岁的花龙潭村村民窦学增小时候常被大人吓唬,“再嚎土匪就来了,给你绑山上扔下来。”其实,1935年出生的窦学增对土匪的印象更多来自长辈的描述,而当地国民党部队的做派他却亲眼见识过。

聚粮崮四周陡峭险峻。

20世纪30年代后期,国民党部队来到聚粮崮赶走土匪,“占山为王”。他们虽不以绑票杀人为生,但搜刮百姓的本事比土匪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下山不是抓壮丁就是收粮食,山上没水了就让村民挑水上去,打起仗来还逼村民砍树做围子。”窦学增说,村里不少人被抓上山,从此再没回来。1941年,花龙潭村走出来的“一级战斗英雄”窦玉忠就曾被国民党政府杂牌军“九支队”抓了壮丁。为不被抓住,窦玉忠的二弟跌落悬崖摔死了,而窦玉忠被抓住关了几个月,后来趁乱跑了出来。

1939年底,日军已攻占临朐城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支队在今临朐县五井镇发起五井战斗,毙伤日、伪军近二百人。1940年后,日、伪军进行了“扫荡”和“强化治安”,紧接着临朐连续三年大旱,瘟疫流行,田荒屋倒,饿殍遍野,再加上国民党部队的大肆搜刮,周边村民纷纷出逃,九山一带慢慢成了“无人区”。

1943年初,盘踞临朐一带的国民党新四师突然投靠日伪政权。为防止八路军的进攻,聚粮崮上的新四师开始逼村民砍树做防御工事。当时,8岁的窦学增就跟着父亲和其他村民一起进山砍树。

虽然设立层层防线,聚粮崮的伪军还是被击溃。1943年秋天,花龙潭村解放。然而,上山砍树回来的窦学增没等到村庄解放,就跟着父亲一路向今沂源方向逃荒。两年后,饥寒交迫的父亲病死异乡,母亲把十几岁的姐姐嫁给当地村民,换了百十斤地瓜干,一家人才保住了命。

虽然当地成了所谓的“无人区”,但中国共产党的干部和部队还在坚守,时任临朐县独立营营长的高奋就带领武工队继续与敌人周旋。期间,共产党的势力非但没有消减还有所增强。1943年9月,中共临朐县工委、县人民政府在九山响水崖村成立,高奋任工委书记兼县长。

聚粮崮山腰的山楂红了。

当时,响水崖村的共产党员李元友奉命到聚粮崮一带发展党员,窦学增的本家叔叔窦丰海和窦玉龙成为花龙潭村第一批共产党员。1943年底开始,高奋领导全县开展减租减息、土地改革运动。在李元友、窦丰海等党员的带领下,聚粮崮周边的花龙潭等村庄也开始“打土豪、分田地”。

临朐县红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许法忠说,“打土豪、分田地”运动让老百姓有了活命的根基,大大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农民群众中的威望,也为以后的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窦玉忠从国民党“九支队”逃出后回了家,父亲窦兴先劝他投奔八路军:“都说八路军官兵平等,不祸害老百姓。”1943年春天,在今沂源县南部中张良村一带,22岁的窦玉忠成为八路军鲁中军区某部4连的一名战士。

窦玉忠跟随部队和敌人浴血奋战的那几年,花龙潭村迅速完成了“土改”。窦玉忠家不仅分到了地,还分了农具,家里生活很快好转,而当地很多地主则偷偷跑到了“国统区”。

1947年春天,国民党放弃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集中兵力对陕北和山东实施重点进攻。当年,孟良崮战役打响,华东野战军全歼国民党整编第74师。随后,不甘失败的国民党军又调集11个整编师,向解放军控制的沂蒙山根据地进攻,企图消灭华东野战军主力。而华东野战军也筹划了一场针对整编第11师的“猎狐”行动,开启了南麻战役。

孟良崮战役后,离家6年的窦玉忠第一次回家。看到家里日子好起来,窦玉忠便少了份牵挂。第二天一大早,他在门口对着父母磕了三个头,噙着泪转身去追赶大部队。窦玉忠不知道,这竟是他最后一次回家。1947年7月,窦玉忠随着华东野战军7纵队开进南麻战场。

南麻战役时间不长却异常惨烈,九山一带成为华东野战军后方,战场上受伤的解放军战士被运了回来。早在1947年春天,花龙潭村就来了个“白院长”,他带着两名操着南方口音的看护员在村里设了一处“临时救护所”。“村里的男人帮着抬伤员,妇女帮着照顾。”当时,分到土地的窦学增已从外地回乡,当年的事他历历在目。

前线下来的伤员越来越多,到南麻战役时,重伤员更是成批运过来。“救护所能力有限,最后有三个解放军战士没救过来。”今年62岁的花龙潭村会计窦书文没见过当时的场景,但他上小学时,每逢清明就会被村里安排到聚粮崮脚下扫墓,那里埋葬的就是当年牺牲的三名解放军战士。

南麻战役后,为配合整体战局,华东野战军主力部队进行了战略转移。听说解放军南下黄河,逃走的地主土豪们奔走呼告“共军完了”,并纠集成立“还乡团”,于1947年8月初前后返回临朐。

“还乡团”对带头“土改”的李元友、窦丰海等共产党员恨之入骨,抓住几人后迅速枪杀。40岁的窦丰海被杀时,他的小儿子窦学全还没出生。《临朐县志》记载,当时“全县被(还乡团)杀害的共产党员、干部和翻身农民1993人”。受“还乡团”迫害,在花龙潭村的“临时救护所”也秘密转移到聚粮崮山后的于家沟村。嚣张了20多天后,“还乡团”就被时任临朐县工委书记高奋带领的县武工队歼灭。

最后一次离家后,窦玉忠在随后的讨吴战役、孟良崮战役、南麻战役等众多战斗中屡立战功。在淮海战役中壮烈牺牲后,窦玉忠被追授“一级战斗英雄”。

今日聚粮崮上,当年遗迹已残碎难辨。新中国建立后,国营九山林场在聚粮崮上遍植柏树。现在柏树径粗已过碗盏,青翠欲滴,树冠相接,覆盖崮顶,午不见日,夏不知暑。崮顶有自生连翘数千株,每逢初春,黄花竞放,如泼绿嵌金;时下中秋,聚粮崮脚下硕果累累,层林尽染。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祝超群 见习记者 李兆兴 通讯员 刘明志 刘瑞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