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崮”事新编·这十年|红色村庄“三产同步”走进新社区

2022-09-14 16:48:31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从马头崮向东南看,沂源县城北边的楼群中,8座白棕相间的新楼很是显眼。这里就是沂源县历山街道东沙沟村新建的东沙沟社区。

9月2日一早,徐玲来到东沙沟社区物业公司上班,她是这个新建社区的物业客服经理。“2021年6月,东沙沟村村民搬进了新建成的社区,从之前老村的砖瓦平房搬到洋气的楼房,村民都非常开心。”徐玲说。

东沙沟社区外景。

徐玲住在东沙沟村的老安置小区,她的父亲徐统文则住在新社区。原先家里的5间瓦房,置换成一套双电梯、智能管控、人车分流的新楼房后,还有余钱,一家人拿出6万元把新房装修一番。

徐玲在老村里的幼儿园当过20年的老师,脾气好、善沟通成了她干物业客服工作的优势。她每天都要巡查各楼栋楼层的环境卫生,以及水、电、暖、燃气、电梯、监控等各种配套设施,发现问题就及时通知保洁和工程部处理。

“村里变化真的太大了,我工作时就时常遇到新问题。”徐玲说。十多天前,村民徐德忠家突然自来水停了,徐玲及时联系了智能水表的售后人员排查故障,最终重置水卡才解决了问题。

东沙沟社区外景。

“东沙沟村是个有红色历史的村子。1944年,当时的沙沟村就成立了抗日宣传队,后来还成立了民兵队伍和妇救会;村民积极参军,妇女也踊跃支前。南麻战役时,村里发生过激烈的战斗,我们村1945年参军的王永德,20岁就牺牲在了南麻战役的战场上。”在新落成的村史馆里,东沙沟村党支部书记蒋孝军介绍道。

1961年,沙沟村分成东沙沟、西沙沟两个行政村,东沙沟村走上了自己的发展之路。村里修建多个水库,建起全县最大的倒虹吸水利工程,搞好粮食生产,建茶园、炒茶厂、砖窑厂……1974年,东沙沟村就买了第一台东方红-28型拖拉机。1984年,村里就出现了“万元户”。

“要论发展,还是近十多年村里的变化最大。2010年和2012年,村里因为县道建设占地,盖起10栋安置楼,部分村民就开始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蒋孝军介绍道。

东沙沟老村。

社区居民楼的阴凉里,染着黑头发、带着金耳环的白正爱大娘拿着自家相册给邻居看,看着出去旅游拍的照片,两个大娘笑得前仰后合。看到记者拍照,白大娘特意坐直身子开心地说:“照吧。”

“养老和医疗保险都是村里给我们买的,住院看病拿药的报销比例很高。做饭使上了煤气,洗澡用上太阳能热水器,有空了我还练练书法,打打太极拳,眼下这生活可比在老村强太多了。”村民王书安说起眼下的生活,一脸笑容。

东沙沟村借用县城东向发展带来的区位优势,坚持“重工”“强农”“活商”三产同步,强村富民,他们以沿街商业房建设为重点,集中发展现代综合性服务业,2021年,村集体收入达180万元,居民人均纯收入2.5万元。

徐玲(图右一)巡查途中和村民们交流。

村里富裕了,村民的福利跟着水涨船高。村里为全体村民提供免费的纯净水,60周岁以下的村民每人每年发放1600元福利金,60周岁到79周岁老人每人每年发放3800元,80周岁以上每人发4000元。物业费村集体给报销一半。

白正爱(图左二)大娘正把自家相册拿给邻居看。

建设在东沙沟社区南边的沂源县第三实验幼儿园。

在东沙沟村党群服务中心,村里开设了便民服务综合窗口、多功能影视厅、健身休闲驿站等8个特色服务板块。幸福食堂、康养中心、卫生室、老年活动中心和城市书房、婴幼儿社区托育中心等配套设施也很完善。通过“传统文化与城市会客厅”相结合的方式,东沙沟村还打造了别具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探索出城中村基层治理的“沙沟模式”。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唐峰 见习记者 李新宇 通讯员 张琦 董加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