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漫记|山水田园美嵌入支前模范村
2022-07-04 16:53:37 发布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临沂市兰山区半程镇下艾崮村村西的英雄岭上薄雾缭绕,苍翠欲滴。英雄岭前麓,革命烈士纪念碑高高耸立,庄严肃穆。
地处沂蒙革命根据地南部边沿的下艾崮村,北邻茶山风景区,背靠尖山、东西环陵,是有名的支前模范村。
巍巍青山环绕,松柏相依,静守着在这里长眠的战士。革命烈士纪念碑所在的华东革命烈士陵园茶山纪念园,前身为茶山革命烈士陵园。“陵园内,有烈士墓325座,安葬着431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下艾崮村党支部书记姜兆体说。
近几年,乘着政策的东风,下艾崮村修缮房屋,清理河道,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以“生态宜居、田园风韵、红色传承”为主题的下艾崮村,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华东革命烈士陵园茶山纪念园。
承载红色历史
雨过天晴,漫步村中,街道边的树木上,不时传来清脆的鸟叫声,精美的彩绘墙与青瓦白墙相映成趣。一面面彩绘墙,绘制的是英烈们的故事,向人们讲述着这个村庄的红色历史。
峥嵘岁月给下艾崮村留下了珍贵的红色历史文化,以及许多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这里不仅是华东革命烈士陵园茶山纪念园的所在地,也是八路军鲁中军区下艾崮野战医院纪念馆所在地。
八路军鲁中军区下艾崮野战医院纪念馆外景。
“目前,村里还有两位亲历过战争的老人健在。”姜兆体说。
其中一位老人叫姜自松,今年已经91岁高龄。记者来到他家时,他正坐在门口乘凉。得知记者是来寻访红色故事的,老人笑盈盈地从凳子上站起来打招呼,拿板凳让记者坐下。
“当时,野战医院是在村子的河边上搭的帐篷,受伤的战士就被抬到那里。每天,医护人员就在河边洗带血的纱布、绷带,河面的水都被染得通红,很多战士都牺牲了。”说着,老人的眼眶有些湿润。
听着姜自松老人的讲述,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八路军鲁中军区下艾崮野战医院纪念馆内景。
1945年8月11日,八路军山东军区决定,由鲁中军区第二军分区主力部队夺取临沂城,并歼灭临沂城北十余个据点的伪军。战役发起之前,鲁中军区与临沂县委商定,将野战医院设在下艾崮村。当时的下艾崮村,全村男女老少都参与到伤病员的救治中。民兵连组织起担架队,妇救会负责烧水做饭,连儿童团员也纷纷上阵,在村外站岗放哨、查路条。
当时,医务人员和药品都十分有限,医疗设备也极其简陋,救护任务非常艰难。为了让伤病员早日养好伤,村民们把家中仅存的小米、鸡蛋,甚至连正下蛋的老母鸡也宰杀了,熬成汤送到伤病员床前。村中的老中医姜自修,不仅向医院捐出了急用的中药材,还把一位受枪伤的八路军重伤员藏在自己家里,为他医治。
据统计,野战医院在下艾崮村3个月时间里,共救治伤病员1200余名。
河畅水清,宜居宜业
夏日炎炎,村内道路两侧绿树成荫,清风拂过,树影婆娑。清澈的艾崮河穿过村庄,汇流南下。
近几年,半程镇将辖区内各村庄整体规划,挖掘各村庄自然生态、民俗人文、特色产业等独特资源,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连片美丽乡村。以“生态宜居、田园风韵、红色传承”为主题的下艾崮村,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下艾崮村。
乘着政策的东风,下艾崮村修缮房屋,清理河道,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我家就住在河边,之前这条河特别脏,还散发着异味。前几年,经过河道治理,现在河水变得清澈见底,在河边散步,也闻不到臭味了。有时间,我就带着孩子到河边转一转,真是太好了!”下艾崮村村民全传兰说。
路变宽了,水变清了,村子也变靓了。近几年,下艾崮村先后荣获“国家森林村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山东省生态文明村”““山东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山东省AAA级景区化建设示范村”等称号。
目前,下艾崮村植被覆盖率达到80%,河湖水面覆盖率达到30%,已完成村庄八纵六横三链16万平方米硬化路网建设,加铺沥青路面2.4万平方米,实现户户通全覆盖。村里先后投资2800余万元,进行“亮化、美化、绿化、净化”四化提升改造。同时,“我们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挖掘保护,修缮了革命旧址,将村庄变成红色旅游景点,以‘红色传承’为主题的旅游文化大有可为。”姜兆体满怀憧憬。
打造美丽“田园乡村”
不仅人居环境焕然一新,致富产业也发展良好。
一路向东,在下艾崮村村东头,坐落着千水生态农业基地,漫山遍野的紫色马鞭草开得正艳。
马鞭草花海。
“原来这里是一片起伏不平的丘陵薄地,石头多,良田少,粮食产量低,效益也不高。”姜兆体说。2016年,山东千水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每亩1800元的价格在下艾崮村流转960亩土地,建设起千水生态农业基地。现共流转土地1500亩左右,涵盖下艾崮村和田家庄子村两个村庄。
果树种植区,绿意浓浓,多种多样的应季水果琳琅满目,村民正在忙着给黄桃套袋,基地里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我把家里的地都流转出去了,还在这里上班,离家近不说,每个月还能挣4000元左右,再加上土地流转费,生活比以前好了不少。”在基地务工的下艾崮村村民姜兆功说。
“我们的果树可以认养,种类不同,认购价格也不一样,像桃树的认购价格是一年一棵298元。”千水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运营经理张亮说,基地果园实施精细化管理,全过程可溯源。果子成熟以后,基地会安排人采摘、打包,然后发给认养人。今年以来,已有来自临沂市区等地的200多位消费者在这里认养了果树。
除了认养果树,消费者也可以在这里认养一块菜园。在基地的“开心农场”,菜畦纵横交错,一块一块划分得很清晰,西红柿、茄子、辣椒、黄瓜、豆角……各种蔬菜应有尽有。
千水生态农业基地。
“我们将园区部分土地分割成块,每块28平方米左右,每年认领价格1680元。”千水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客服经理姜修敬说,认养后,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种植不同种类的蔬菜。我们会提供应季种植所需的种子、菜苗等。消费者可以自己种植,也可以委托基地打理。据了解,“开心农场”被认养地块已达600多块。
原本近千亩的低效丘陵地,摇身一变成了当地致富增收的新引擎,富了村民,也美了村庄。据了解,农业基地带动当地150多人就业。
“另外,我们还给金锣海棠生产基地流转了1000亩左右的土地。”姜兆体说。据了解,2011年金锣集团利用荒山、丘陵等低产地块,发展甜茶产业,栽植各类品种海棠及苗木400万棵,现可年产海棠代用茶450吨。每当采茶季,下艾崮村及周边村民,就会相约一起前来。“每天能收入200多元。”村民们高兴地说。
2021年,下艾崮村实现村集体收入17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5万元左右。
傍晚时分,三三两两的村民坐在村中大树下乘凉、聊天,手里摇着蒲扇。远处的文化广场,随着音乐响起,村民们跳起欢快的广场舞。伴着落日余晖,一副美好的农家乐画卷尽收眼底。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王萌 周桐 通讯员 臧德三 杜晓艳